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

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

【商品名】

硫霉素、甲砜氯霉素、沙纳霉素、帅克里因。

【药理】

1.药效学

为合成的广谱抗菌药,属氯霉素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与氯霉素相似,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可逆性地结合在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使肽链增长受阻,阻止蛋白质的合成,而起到抗菌作用。尚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比氯霉素强约6倍),可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和抗体的生成。作用特点是:体内抗菌活性较高,但对沙门菌属、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的作用较氯霉素略差;与氯霉素呈完全交叉耐药性。

抗菌谱: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具有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脆弱拟杆菌等具抑菌作用。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黏质沙雷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属、甲氧西林耐约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等对本药耐药。

2.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口服400mg,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血药浓度峰值约为4μg/ml。药物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泛,尤以胆、肾、脾、肝、肺中的含量较高,胆汁中药物浓度可为血药浓度的几十倍。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0%~20%,半衰期约为1.5小时。主要经肾随尿液排泄,24小时内经尿中排出给药量的70%~90%;部分经胆汁排泄。肾功能不全者药物排出减少,体内可有蓄积倾向。

【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等。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口服给药 每日1.5~3g,分3~4次给药。

·气溶吸入 5%~10%甲砜霉素溶液可供气溶吸入。

·胸、腹腔、膀胱内给药 每次0.5~1g。

儿童

·口服给药 每日25~50mg/kg,分4次给药。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比氯霉素少。

1.骨髓抑制

可逆性骨髓抑制是本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及疗程有关,常见于血药浓度超过25μg/ml的患者。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者罕见。

3.肝毒性

原有肝病者用药后可能引起黄疸、肝脂肪浸润,甚至急性肝坏死。

4.过敏反应

用药后发生皮疹、日光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5.中枢神经系统

长期用药可出现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

6.胃肠道反应

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较为常见。

7.二重感染

长期用药可引起二重感染。

8.其他

①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的患者用药后可发生溶血性贫血。②长期口服给药,可能抑制肠道菌群而使维生素K合成受阻,诱发出血倾向。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末期或分娩期者。③哺乳期妇女。④新生儿、早产儿。

2.慎用

①肝功能不全者。②肾功能损害者。③年老、体弱者。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采用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可呈假阳性。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应定期检查周围全血常规;长程治疗者尚需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必要时做骨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5.特殊人群

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应暂停哺乳。

【制剂与规格】

甲砜霉素片 0.125g;0.25g。

甲砜霉素胶囊 0.125g;0.25g。

甲砜霉素颗粒 5g:0.125g;5g:0.25g。

甲砜霉素注射液(甲砜霉素甘氨酸盐)0.25g;1g。

【保存】

密闭、避光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