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Lamivudine)

拉米夫定(Lamivudine)

【商品名】

贺普丁、雷米夫定、益平维。

【药理】

1.药效学

系合成的二脱氧胞嘧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联合口服本药和齐多夫定,可明显而持久地增加CD4细胞数,使病毒负荷减轻。单独使用可能产生HIV的急性耐药。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口服吸收后在肝细胞内转换成活性三磷酸盐,对活动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抑制HBV的复制而减少病毒的总负荷量,可使血清氨基转移酶降至正常,可显著改善肝脏的炎症性病变,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作用特点为:①为纯左旋体(-)对映体脱氧胞嘧啶类似物,对人体细胞毒性较小。②作用快,6~8周就可见HBV-DNA浓度下降,服药期间疗效好,停药可致反跳;服药12周,内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达60%。约30%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在进行长期治疗时会出现ALT又上升,HBV-DNA载量增加。③YMDD变异株(HBV-P基因第741位核苷酸的A+G点突变)产生是耐药的主要原因,据Ⅲ期临床研究显示,用本药治疗1年后,14%~32%的病例中可检测到YMDD变异株。

2.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0.5~1小时,绝对生物利用度稳定在80%~85%。食物能延缓吸收,但不影响吸收的总量。体内分布广泛,可透过血-脑屏障,表观分布容积(Vd)为1.3~1.5L/kg。血药浓度小于100ng/ml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5%~50%,血药浓度大于100ng/ml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小于10%。口服后24小时内,大约90%以原形和(或)5%~10%以反式亚砜形式从尿中排泄,消除半衰期为5~7小时。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在全身各系统的滞留时间和清除半衰期会延长。

【临床应用】

1.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②慢性肝硬化活动期。

2.与齐多夫定联合口服可用于艾滋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口服给药

1.慢性乙型肝炎每次100mg,每日1次,疗程为12周。

2.艾滋病的辅助治疗与齐多夫定联用,推荐剂量为每次50mg,每日2次,或每次300mg,每日1次。

【不良反应】

1.常见轻度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

2.偶可出现皮疹。

3.长期应用可出现耐药。部分患者在接受长期治疗时,可出现HBV反跳,即患者的血清HBVDNA重新变为阳性,ALT上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小三阳又转为大三阳。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者。③妊娠头3个月者。

2.慎用

①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大于30ml/min)。②未确诊或未治疗过的HIV感染者,剂量不足有导致HIV耐药的危险。③妊娠3个月以上者。④儿童。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治疗期间应定期做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全血细胞计数。②HIV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如每4~8周1次)血常规、CD4、细胞计数、β-2微球蛋白等。条件允许,可检测血清HIV的RNA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进行)。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HBV-DNA。其他包括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五项。④治疗期间,应询问有关体力、精力和食欲的情况,并每2~4周测体重,量体温,以及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胸部X光片。⑤停药后容易反跳,停药期间应每月复查血清ALT水平。如正常,则每3个月检测1次HBeAg或HBV-DNA,如转为阳性,则须开始新一轮治疗。

4.特殊人群

(1)儿童:①目前尚无16岁以下患儿用药疗效和安全性的资料。②有胰腺炎病史或有其他发生胰腺炎危险因素的艾滋病儿童患者,仅在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可以选择时,才使用本药和齐多夫定,另加蛋白酶抑制剂,而且应特别谨慎。

(2)妊娠期妇女:妊娠3个月内的患者不宜使用本药。妊娠3个月以上的患者使用需权衡利弊。

(3)哺乳期妇女:可经乳汁排泄,哺乳妇女服用本药应暂停哺乳。

【制剂与规格】

拉米夫定片 100mg;150mg。

【保存】

遮光,密封,阴凉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