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吡胺(Disopyramide)
【商品名】
双异丙吡胺、异脉定、吡二丙胺、达舒平、利莫耽、磷酸丙吡胺、磷酸双异丙吡胺、诺佩斯、异脉宁、异脉停。
【药理】
1.药效学
属I a类抗心律失常药。其电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类似奎尼丁,具有抑制快钠离子内流的作用,能减低心房、房室结、心室肌及心肌纤维的传导速度。本药主要降低心肌传导纤维的自律性,延长心房、心室肌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抑制心房及心室肌的兴奋性,减低心肌收缩力。有较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可使窦房结频率及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加快。
2.药动学
药口服吸收良好,吸收率可达90%。一次口服300mg后,0.5~3小时可出现治疗作用,1~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约持续2~3小时。按体重给予5mg/kg口服时,血药峰浓度为2.5~3.5μg/ml;按体重2mg/kg在15分钟内静脉滴注时,血药峰浓度为3μg/ml。治疗血药浓度为2~4μg/ml。本药广泛分布于全身,表观分布容积为3.0~5.7L/kg。蛋白结合率为35%~95%。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并可经乳汁分泌。在肝内代谢脱去异丙基,代谢物的血浆浓度为原药的1/10。半衰期4~10小时(肾肌酐清除率低于40ml/min时为10~18小时)。主要经肾排泄,总排除达65%~96%,其中47%~67%为原形,11%~37%为代谢物。口服后80%在12~14小时内排出,静注后大部分在8小时内排出。粪便中排出8%~45%,静注后经粪便排出可高达45%。缓释片口服后血药浓度较速释片峰谷波动现象明显减少,血药浓度曲线平稳,一次给药可维持药效12小时。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推荐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口服给药
1.普通片剂首次200mg,以后100~150mg,每6小时1次。根据需要及耐受程度调整用量。极量为每日800mg。
2.缓释片每次200mg,每日2次。
·静脉注射 按体重2mg/kg,最大量不宜超过150mg。可用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注5~10分钟,必要时给药后20分钟重复1次,最大总量不超过300mg,加上口服量,每日最大量不超过800mg。也可先静注,然后以每小时按体重0.4mg/kg静滴维持,每日最大量不超过800mg。
·静脉滴注 每次100~200mg,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滴注速度为每小时20~30mg。
儿童
·口服给药 1岁以下每日10~30mg/kg;1~4岁每日10~20mg/kg;4~12岁每日10~15mg/kg;12~18岁每日6~15mg/kg。分3~4次。
【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
过量可致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或心室颤动,心电图可出现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及QT间期延长。本药的负性肌力及血管收缩作用可诱发心力衰竭,无心力衰竭史者发生率小于5%,而有心力衰竭史者约50%可能复发,心力衰竭严重时可致低血压,甚至休克,尤其在快速静脉给药时。静脉注射还可产生明显的冠状动脉收缩。
2.消化系统
口干、便秘、胃肠不适、恶心或畏食。可出现胆汁淤积或肝功能异常。
3.血液系统
可出现粒细胞减少。
4.神经系统
失眠、精神抑郁或精神失常。
5.泌尿生殖系统
可引起尿潴留、尿频、尿急。
6.眼
可使青光眼加重或出现视物模糊。
7.其他
低血糖、阳痿、水潴留、过敏性皮疹、光敏感性皮炎、皮肤潮红及紫癜也偶有发生。过量可引起呼吸暂停。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双束支阻滞。②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③心源性休克。④青光眼。⑤尿潴留。⑥重症肌无力。⑦对本药过敏。⑧先天性QT间期延长。
2.慎用
①预激综合征或束支阻滞。②心肌病。③未经治疗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有心力衰竭史者。④低血压。⑤肾衰竭。⑥前列腺肥大。⑦肝脏疾病。⑧低血糖。⑨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⑩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1]老人。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①血糖降低。②心电图QRS波增宽,PR间期及QT间期延长。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血压。②心电图(QRS增宽超过25%时应停药)。③心功能监测。④肝、肾功能。⑤眼压。⑥血清钾。
5.特殊人群
(1)老人:老年人肾功能逐渐减退,故应依据肾功能适当减量。本药具有抗胆碱作用,老年人常患青光眼、尿潴留或良性前列腺肥大,更应慎用。
(2)妊娠期妇女:可通过胎盘,妊娠期妇女慎用。
【制剂与规格】
磷酸丙吡胺片:100mg。
磷酸丙吡胺胶囊:100mg;150mg。
磷酸丙吡胺缓释片:100mg。
磷酸丙吡胺注射液:2ml;50mg;5ml;50mg;2ml;100mg。
贮法:遮光,密封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