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帕肽(Teriparatide)

特立帕肽(Teriparatide)

【商品名】

特立帕肽、复泰奥、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

【药理】

1.药效学

本药[hPTH(1~34)]是一种合成的多肽激素,为人甲状旁腺素(PTH)的1~34氨基酸片段,此片段是含有84个氨基酸的内源性PTH具有生物活性的N-末端区域。本药的免疫学和生物学特性与内源性PTH以及牛PTH(bPTH)完全相同。本药刺激骨形成和骨吸收,可减少绝经后妇女骨折的发生率,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还能提高或降低骨密度。连续输注可导致PTH浓度持续增高,因此比仅引起血清PTH浓度短暂增高的每日注射法产生的骨吸收作用更强。此外,本药不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途径或者胶原诱导途径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2.药动学

本药皮下注射后0.5小时达血药峰浓度,3个月起效(骨矿物质密度),生物利用度为95%。肌内注射单次给药后持续时间为6小时。静脉注射后分布容积为0.1L/kg。本药可能经肝非特异性蛋白水解酶分解为片段,然后经肾脏排泄,肾清除率为90%。而本药总体清除率男性约为90L/h,女性约为60L/h。母体化合物消除半衰期皮下给药为1小时,静脉注射为5分钟。

【临床应用】

用于原发性及性腺功能减退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FDA批准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骨质疏松症

·皮下注射 一次20μg,一日1次。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无须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观察到消除半衰期和曲线下面积显著增高(约75%),尚不明确是否造成与临床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尚无用量指导原则。

·老年人剂量

在31~85岁范围内,年龄增加对本药2.药动学无显著影响,无须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

可见心绞痛、血压降低(包括有症状的直立性低血压,出现此症状时应谨慎),通常于给药初期出现。

2.代谢/内分泌系统

可出现血钙增高(短暂性增高,男性为6%,女性为11%)、血钙降低(仅有个案报道)、血尿酸增高(约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仅有个案报道)。

3.肌肉骨骼系统

本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出现腿痛性痉挛(3%)、关节痛(10%)。

4.中枢神经系统

可见头晕(8%)、抑郁(4%)、肢端麻刺感(小于2%)及短暂而轻微的头痛。

5.胃肠道

本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时8.5%的患者出现恶心。使用本药醋酸注射剂有不到2%的患者出现恶心、腹部痛性痉挛、排便欲、腹泻、口中金属味。

6.皮肤

可见注射时疼痛(静脉注射)、红斑(皮内、皮下注射)、瘙痒(皮下注射)、荨麻疹(肌内注射)。

7.其他

约3%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后1年产生抗特立帕肽抗体[患者似乎未出现不良后遗症或药物效力降低(如骨矿物质密度)的情况]。

【注意事项】

1.特别警示

本药按人类剂量(20μg)的3~60倍给药,可导致雌雄小鼠骨肉瘤发生率增加,其与给药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有关。目前虽无确切证据表明鼠骨肉瘤的发生与人类相关,但使用前仍需权衡利弊。本药不可用于有增加骨肉瘤基线风险的患者(FDA批准药品说明书-特立帕肽注射液)。

2.用药警示

①使用本药治疗2年以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立,故不推荐使用2年以上。②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慎用本药。

3.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增加骨肉瘤基线风险患者[变形性骨炎、不明原因的碱性磷酸酯酶升高、骨骺开放(Open epiphyses)、曾接受过包括骨骼的体外放射和植入放射治疗](以上均选自国外资料)。

4.慎用

①有泌尿系结石病史及活动性或新近发生的尿石症患者。②肿瘤骨转移或者有骨恶性肿瘤病史者。③除骨质疏松症以外的代谢性骨病患者。④先前已有高钙血症患者。⑤心血管疾病患者。⑥肝、肾功能损害者。⑦儿童(以上均选自国外资料)。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血清钙、磷及尿钙浓度(静脉输注后应检测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钙离子和磷酸盐浓度变化)。②骨形成及骨吸收特异指标检测[如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形成)、前胶原1~羧基末端前肽(骨形成)、尿N-末端肽(骨吸收)]。③骨矿物质密度测定(吸光光度法)。④检测患者是否有甲状腺功能减退。

6.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应慎用。

(2)老人:对于无法接受其他治疗或其他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可考虑使用本药。

(3)妊娠期妇女:①妊娠期妇女用药安全性尚不明确,妊娠期妇女用药应权衡利弊。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4)哺乳期妇女:尚不明确本药是否分泌入乳汁,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权衡利弊。

【制剂与规格】

特立帕肽注射液 3ml:750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