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药理】

1.药效学

钙能促进骨骼与牙齿的钙化形成。正常骨骼的钙化,有赖于人体充足的钙储备,人体99%以上的钙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骨钙与血钙不断地交换以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摄取钙不足或需要量突然增加时,骨中的贮存钙释放出来,以满足机体需要。钙可协助调节神经介质及激素的释放与储存,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促进神经末梢分泌乙酰胆碱。血清钙降低时可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发生肌肉抽搐;血钙过高则兴奋性降低,出现肌肉软弱无力等。钙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性,使渗出减少,而起抗过敏作用。高浓度钙与镁离子间存在竞争性拮抗作用,可用于镁中毒的解救;尚可与氟化物生成不溶性氟化钙,故可用于氟中毒的解救。

2.药动学

口服本药后约1/3在肠道吸收,吸收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当机体存在钙缺乏或饮食中钙含量低以及在妊娠期、哺乳期时,钙吸收量增高。钙可分泌入汗液、胆汁、唾液、乳汁等。正常人血清钙浓度为2.25~2.50mmol/L(9~11mg/dl),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物维持血钙含量的稳定性。血浆中约45%钙与血浆蛋白结合。约80%的钙自粪便排出,部分(约20%)自肾脏排泄,肾排泄量与,肾功能及骨钙含量有关。

【临床应用】

1.治疗钙缺乏,如:新生儿低钙搐搦症、碱中毒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所致的手足搐搦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后的“骨饥饿综合征”(骨的再矿化)、维生素D缺乏症等。

2.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虫咬性皮炎、药物过敏等。

3.镁中毒及氟中毒时的解救。

4.作为强心剂,用于心脏复苏,如高血钾或低血钙或钙通道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功能异

【用法与用量】

成人

·静脉注射

1.低钙血症单次给药500~1000mg,必要时1~3日后重复给药。

2.心脏复苏每次200~400mg。

3.高钾血症在心电监测下用药,并根据病情决定剂量,一般先给予500~1000mg。

4.高镁血症先给予500mg,以后酌情重复用药。

·静脉滴注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后的“骨饥饿综合征”:可将本药稀释于生理盐水或右旋糖酐内,每分钟滴注0.5~1mg(最大速度为2mg/min)。

2.用作强心剂:每次500~1000mg,稀释后静脉滴注。

心室腔内注射心脏复苏:单剂200~800mg,应避免注入心肌内。

儿童

·静脉注射 低钙血症:每次25mg/kg,缓慢静脉注射。

·局部注射心脏复苏 心室腔内注射,每次10mg/kg,间隔10分钟可重复用药。应避免注入心肌内。

【不良反应】

1.口服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静脉注射给药可出现全身发热、皮肤红热、注射部位疼痛。如静脉注射过快可产生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停止。

2.用药过量或注射过快可致血钙过高,血钙过高早期可表现为便秘、嗜睡、持续头痛、食欲缺乏、口腔金属味、异常口干等,晚期表现为精神错乱、高血压、眼和皮肤对光敏感、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血钙过高还可导致钙沉积在眼结膜和角膜上,影响视觉。

3.注射液漏出血管外,可引起组织坏死。

4.静脉内给药可能会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高钙血症及高钙尿症患者。②患有含钙肾结石或有肾结石病史者。③类肉瘤病患者(可加重高钙血症)。④肾功能不全者的低钙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者不宜使用本药。

2.慎用

①慢性肾功能不全。②呼吸性酸中毒者。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可使血清淀粉酶增高、血清H羟基皮质固醇浓度短暂升高,长期或大量给药后可使血清磷酸盐浓度降低。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应注意检查血清钙、尿钙及其他血清电解质(钾、镁、磷)浓度和心电图。

5.特殊人群

(1)儿童:刺激性较大,一般情况下不用于儿童。

(2)妊娠期妇女:目前尚无钙剂对胎儿有影响的报道。

(3)哺乳期妇女:可分泌入乳汁,但一般不足以引起婴儿出现对钙的不良反应。

【制剂与规格】

氯化钙注射液[每1g氯化钙含钙量为6.8mmol(273mg)]:10ml:0.3g;10ml:0.5g;20ml:0.6g;20ml: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