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Citalopram)

西酞普兰(Citalopram)

【商品名】

氰酞氟苯胺。

【药理】

1.药效学

本药是一种二环氢化酞类衍生物,为SSRI。本药为外消旋体,其(S)-对映体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5-HT的再摄取、增强中枢5-HT能神经的功能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本药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影响较小,对5-HT1A、5-HT2A、α1-肾上腺素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组胺H1受体、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苯二氮受体无亲和力,或仅有较低的亲和力。本药抗抑郁疗效与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药相似,而无严重心血管反应,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发生率及急性过量服用致死的危险性均较低。与其他SSRI药(如舍曲林)的疗效、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类似。

2.药动学

本药口服吸收好,2~4小时达血药峰浓度,食物不影响其吸收。一日1次给药,约1周内血浆浓度达稳态,稳态时血药浓度是单次给药后的2.5倍。相对于静脉给药,本药的生物利用度为80%,分布容积为12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80%。本药经肝脏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去甲基西酞普兰(DCT)、去二甲基西酞普兰(DDCT)、N-氧化西酞普兰。这三种代谢产物均为SSRI,但由于其再摄取抑制作用弱,血药浓度只有母药的1/3~1/10,难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故对疗效影响不大。血浆中本药主要以原形形式存在。稳态时,DCT、DDCT的浓度分别为原形药物的1/2和1/10。本药随尿、粪便排泄,其中12%~13%以原形排出,另有20%以代谢产物形式排出(其中主要为DCT,占12%),可经乳汁分泌。本药消除半衰期较长,正常成人平均终末半衰期约35小时;肝功能减退患者的本药清除率降低37%,半衰期增加1倍;肾功能轻度至中度损伤者的本药清除率较健康人下降17%,对严重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药代动力学未进行研究。血液透析不能清除本药。

【临床应用】

1.用于多种类型的抑郁症。

2.用于戒烟。

3.用于酗酒。

4.用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抑郁症

·口服给药 一次20mg,一日1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反应可酌情增至一日40mg。通常服药2~4周后出现抗抑郁效果,必须持续适当时间(通常至恢复后6个月),以防止复发。停药时应在至少1~2周内逐渐减少剂量,以降低停药反应风险。如剂量降低后或在治疗停止后出现不可耐受的症状,可考虑重新恢复先前的剂量;随后,可以更加平缓的速率继续降低剂量。本药可在任何时间服用,无须考虑食物摄入情况。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无须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肌酸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应慎用。

·肝功能不全时剂量

建议肝功能损伤患者的初始剂量为一次10mg,一日1次,持续2周。根据患者应答,最大剂量可增加至一日20mg。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调整剂量时需谨慎。

·老年人剂量

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应将剂量减少至建议剂量的一半,即一日10~20mg。建议最大剂量为一日20mg。

·其他疾病时剂量

已知细胞色素P450(CYP)2C19弱代谢者,建议初始剂量为一次10mg,一日1次,持续2周。根据患者应答,最大剂量可增加至一日20mg。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第1~2周,持续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均降低。出现的多汗、口干、失眠、嗜睡、腹泻、恶心和乏力具有剂量相关性。

本药停药后有头晕、感觉障碍(包括感觉异常)、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和多梦)、激越或焦虑、恶心和(或)呕吐、震颤、混乱、出汗、头痛、腹泻、心悸、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和视觉障碍等症状,通常为轻中度且呈自限性。

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极常见:≥10%;常见:≥1%且<10%;偶见:≥0.1%且<1%;罕见:≥0.01%且<0.1%;极罕见:<0.01%):

1.心血管系统

偶见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可见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

2.代谢/内分泌系统

常见体重下降,偶见体重增加,罕见低钠血症,可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低钾血症。

3.呼吸系统

常见呵欠,可见鼻出血。

4.肌肉骨骼系统

常见肌痛、关节痛,可见骨折。

5.泌尿生殖系统

常见阳痿、射精障碍、射精失败,偶见尿潴留、月经过多,可见乳溢、子宫出血、阴茎异常勃起。

6.免疫系统

可见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7.神经系统

极常见嗜睡、失眠,常见震颤、感觉异常、头晕、注意力障碍,偶见晕厥,罕见抽搐大发作、运动障碍,可见惊厥、5-羟色胺综合征、锥体外系障碍、静坐不能、运动障碍。

8.精神

常见激越、性欲降低、焦虑、神经质、混乱状态、女性异常性高潮、做梦异常,偶见攻击性、人格解体、幻觉、躁狂,可见惊恐发作、磨牙症、坐立不安、自杀意念、自杀行为。

9.肝脏

罕见肝炎,可见肝功能异常。

10.胃肠道

极常见口干、恶心,常见食欲下降、腹泻、呕吐、便秘,偶见体重增加,罕见味觉障碍,可见胃肠出血(包括直肠出血)。

11.血液

可见血小板减少,罕见出血。

12.皮肤

极常见多汗,常见瘙痒,偶见荨麻疹、脱发、皮疹、紫癜、光敏感,可见瘀斑、血管神经性水肿。

13.眼

偶见散瞳症,可见视觉障碍。

14.耳

常见耳鸣。

15.其他

常见疲劳,偶见水肿,罕见发热。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QT间期延长者。

2.慎用

①对其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过敏者。②心血管疾病患者。③有自杀倾向者。④肝功能不全者。⑤严重肾功能不全者。⑥有躁狂病史者。⑦有癫痫病史或癫痫风险因素(如脑损伤、酒精中毒)者。⑧近期发生心肌梗死患者。⑨有出血病史者。⑩老年患者。[11]哺乳期妇女。

3.用药警示

①本药对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有轻度或中度影响,用药期间应避免操作危险的机械,包括驾驶。②本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其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合用时应谨慎。③本药可降低癫痫发作阈值,与其他降低癫痫发作阈值药物[如抗抑郁药(三环类,SSRIs)、神经安定类镇静药(吩噻嗪类、硫杂蒽类和丁酰苯类)、甲氟喹、安非他酮和曲马多]合用时应谨慎。④本药与抗凝血药、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乙酰水杨酸、双嘧达莫和噻氯匹定]、可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应谨慎。⑤本药可增加电休克疗法相关的风险,应考虑在电休克治疗前停用本药。⑥因本药解除抑制的作用可先于抗抑郁作用,故患者出现明显抑郁缓解之前仍可能持续存在自杀倾向。如患者进入躁狂期,应停药,并给予精神抑制药作适当治疗。⑦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或低血镁)可增加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应在开始本药治疗之前进行纠正。

4.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①若出现失眠或严重的静坐不能,建议在急性发作期辅以镇静药治疗。②如发生心律失常,应停止治疗,并进行心电图检查。③如出现癫痫发作或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应停用本药。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

【制剂与规格】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 ①10mg(以西酞普兰计)。②20mg(以西酞普兰计)。③40mg(以西酞普兰计)。

贮法:25℃以下室温保存。

氢溴酸西酞普兰胶囊 20mg(以西酞普兰计)。

贮法:密封保存。

氢溴酸西酞普兰口服溶液 10ml:20mg(以西酞普兰计)。

贮法:密封,置凉暗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