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替巴肽(Eptifibatide)
【商品名】
埃替非巴肽、爱啡肽、翰安、依非巴肽、依替非巴肽。
【药理】
1.药效学
本药为GPⅡb/Ⅲa受体(血小板凝血因子Ⅰ受体)拮抗药。通过选择性、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血浆凝血因子Ⅰ与GPⅡb/Ⅲa结合),可逆转因血栓形成而导致的缺血状态。
2.药动学
本药静脉注射后5分钟可达血药峰浓度。静脉给药后1小时,可显著抑制血小板功能,作用可持续2~4小时。曲线下面积为1.06(μg·h)/ml。分布容积约为185ml/kg,分布半衰期为5分钟。总蛋白结合率为25%。代谢产物脱氨基依替巴肽和极性代谢物均无活性。肾脏清除率为3.79L/h,总体清除率为55~58L/(kg·h)。肾脏排泄率为71.4%。经呼吸排泄不到1%,经粪便排泄不到1.5%。消除半衰期为1.13~2.5小时。体外研究表明,本药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临床应用】
1.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2.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用法与用量】
成人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静脉给药 推荐剂量为180μg/kg(最大剂量为22.6mg),尽可能快的静脉弹丸式注射。随后以2μg/(kg·min)(最大速率为15mg/h)的速率持续静脉滴注,直至患者出院或开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最多持续滴注72小时。若在接受PCI时,应持续滴注直至出院,或滴注至PCI后18~24小时,最多可持续滴注96小时。临床试验中,如使用阿司匹林,起始用量为160~325mg。如使用肝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宜达到50~70秒,对70kg以上者,先静脉注射给予5000U,然后以1000U/h的速率静脉滴注;70kg以下者,先静脉注射给予60U/kg,然后以12U/(kg·h)静脉滴注。本药具体给药量见下表:
急性冠脉综合征剂量调整表
·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静脉给药 推荐剂量为手术前180μg/kg(最大剂量为22.6mg)静脉弹丸式注射,随后以2μg/(kg·min)(最大速率15mg/h)的速率持续静脉滴注。第1次静脉注射后10分钟,再给予第2次180μg/kg。持续静脉滴注直至出院或持续滴注18~24小时,推荐最少持续滴注12小时。临床研究中,多数患者术前及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一日160~325mg),并调节肝素用量直至活化凝血时间(ACT)为200~300秒。本药具体给药量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1)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者,先静脉弹丸式注射180μg/kg,随后以1μg/(kg·min)的速率持续静脉滴注。体重超过121kg者,每次静脉注射的最大用量为22.6mg,静脉滴注速度最大为7.5mg/h。
(2)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清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者,先静脉弹丸式注射180μg/kg,随后以1μg/(kg·min)的速率持续静脉滴注。第1次静脉注射后10分钟,再给予第2次180μg/kg。体重超过121kg者,每次静脉注射的最大用量为22.6mg,静脉滴注的最大速率为7.5mg/h。
·老年人剂量
老年患者用药无须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
可出现血压降低。
2.神经系统
可出现脑卒中,多为非出血性(脑梗死),尤其是心率过快、年龄偏大、曾患前壁心肌梗死、暂时性脑缺血或脑卒中、糖尿病病史者。
3.血液
可见淤斑(7%)、血肿(6%)、血尿(0.6%)、血小板减少。有报道,可出现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大出血(5%~11%)、胃肠道出血(8%)、泌尿生殖道出血(4%)、颅内出血(2%)。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近30日内有异常出血或有出血倾向史者。③有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史或近30日内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④肾透析患者。⑤未完全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患者。⑥近6周内做过大手术的患者。
2.慎用
①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②哺乳期妇女。
3.用药警示
①同时胃肠外使用其他糖蛋白(GP)Ⅱb/Ⅲa抑制药的患者禁用本药。②宜尽量减少血管及其他部位创伤,避免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静脉给药。③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后及患者停用本药和肝素后,应至少观察4小时。④仅在APTT小于45秒时,方可拔掉动脉导管鞘。接受PCI的患者,应在停用肝素并使其药效消失后才可拔掉动脉导管鞘。拔除动脉导管鞘之后注意按压穿刺部位,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⑤如发生不能控制的出血,应立即停用本药和肝素。
【制剂与规格】
依替巴肽注射液:①10ml:20mg。②100ml:75mg。③100ml:200mg。
贮法:避光,2~8℃保存,也可于25℃(15~30℃)下(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