茚地那韦(Indinavir)

茚地那韦(Indinavir)

【药理】

1.药效学

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特异性、竞争性蛋白酶抑制剂(P1s),能有效对抗HIV-1,并使T辅助淋巴细胞(CD4)计数持久性升高。与HIV蛋白酶活性部位结合而抑制其活性,致生成无感染性的未成熟病毒颗粒,无法建立新一轮感染。特异性地作用于HIV—1,对HIV-1的选择性大约是HIV-2的10倍。单独治疗可能产生耐药性。开始治疗时若低于推荐剂量(成人每日2.4g),更易产生耐药性。

2.药动学

2周内起效,持续降低病毒负荷的时间至少需要6个月。空腹口服快速吸收,达峰时间0.8小时。单次给药800mg,生物利用度是65%。食物可降低生物利用度。每8小时服药800mg,稳态血药浓度-日间曲线下面积(AUC)是3069lnM·h,血药峰浓度(Cmax)。是12617nM,谷浓度是25lnM(儿童患者谷浓度较低,AUC和Cmax。与成人相似)。蛋白结合率为60%,分布容积为195L。患者脑脊液和精液的药物浓度分别是27~207ng/ml和86~2431ng/ml。在肝脏代谢,代谢酶是细胞色素P450 3A4。其代谢产物无活性。由于P450代谢的个体差异,AUC变化较大。有肝硬化临床表现和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IDV的代谢降低。单次服药400mg后,AUC平均提高约60%,半衰期平均延长至约2.8/小时。肾脏清除率(116ml/min)是浓度依赖性的。原形药物在尿中约为19%,在粪便中约为9.4%。其消除半衰期为1.5~2小时。总体清除率110L/h。血液透析不能清除。

【临床应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口服给药 每8小时口服800mg。以每日2.4g开始。与利福布汀同时服用时,将利福布汀的剂量减少至标准剂量的1/2,而本药剂量增加至每8小时1000mg;与酮康唑、伊曲康唑(200mg,一日2次)、地拉夫韦(400mg,一日3次)同时服用时,本药的剂量应减少至每8小时600mg;与艾法韦仑同服,本药的剂量应增加至每8小时1000mg。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剂量应减低至每8小时600mg。

儿童

·口服给药 儿童患者(3岁及3岁以上),每8小时口服500mg/m2,最大剂量不能超过每8小时800mg。

【不良反应】

1.肾结石的发生率约为9.8%。

2.儿童患者中,不明原因的无症状脓尿的发生率为10.9%(6/55),部分合并轻度血清肌酐升高。

3.发生率不低于5%的不良反应包括:虚弱和(或)疲劳、腹痛、反酸、腹泻、口干、消化不良、胃肠胀气、恶心、呕吐、淋巴结病、眩晕、头痛、感觉迟钝、失眠、皮肤干燥、瘙痒、药疹和味觉异常,以及ALT、AST、血清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和尿蛋白的升高。

4.其他不良反应包括:①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包括腹胀、颈背部、腹部和腹膜后壁的脂肪重新分布和聚积等。②心血管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③肝功能异常、肝炎、胰腺炎,罕见的肝功能衰竭。④血友病患者的自发出血增加,急性溶血性贫血。⑤糖尿病或血糖升高。⑥过敏性反应。⑦皮疹,包括多形性红斑和史—约综合征、色素沉着、脱发和荨麻疹、嵌甲和(或)甲沟炎。⑧结晶尿。可见IDV结晶沉积的间质性肾炎。⑨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淀粉酶及血清三酰甘油升高。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对IDV过敏。

2.慎用

①有肾结石或其病史者。②溶血性贫血。③肝功能不全,包括高胆红素血症、肝衰竭和肝炎。④糖尿病或高血糖症。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主要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尿蛋白以及血清三酰甘油增高。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治疗期间除应监测血清p24抗原、HIV-RNA、CD4计数(每2周)、血糖外,还应做肝功能、肾功能、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常规血液生化检查(每2~4周)。

5.特殊人群

(1)儿童:尚未在3岁以下儿童中进行过研究。

(2)妊娠期妇女:孕妇使用本药应权衡利弊。美国FDA妊娠分类为C类。

(3)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中断哺乳。

【制剂与规格】

硫酸茚地那韦胶囊 100mg;200mg;333mg;400mg。

【保存】

密封、防潮,15~30℃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