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伐利酶-pqpz(Pegvaliase-pqpz)
【商品名】
培伐利酶-pqpz。
【药理】
1.药效学
本药为一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聚乙二醇化物,可将苯丙氨酸转化为氨和反式肉桂酸,以弥补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活性的不足,降低血苯丙氨酸。
2.药动学
由于成年PKU患者免疫应答的特异性,本药在同一患者体内或不同患者之间的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抗体滴度越高,本药的表观清除率越高。最初8周的诱导和调整治疗期间,血药浓度低至无法测出。维持治疗期间,成年PKU患者皮下注射一次20mg和40mg、一日1次,达峰时间中值约为8小时,稳态时血药谷浓度分别为(11.2±9.0)mg/L和(10.4±12.7)mg/L,稳态时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4.0±16.3)mg/L和(16.7±19.5)mg/L,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26.4±64.8)L和(22.2±19.7)L,稳态时表观清除率分别为(0.39±0.87)L/h和(1.25±2.46)L/h,半衰期分别为(47±42)小时和(60±45)小时。预计PAL可代谢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尚无人体内清除途径的研究资料。
【临床应用】
用于现有手段无法控制、血苯丙氨酸超过600μmol/L的苯丙酮尿症(PKU)患者降低血苯丙氨酸(FDA批准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降低血苯丙氨酸
·皮下注射 推荐初始诱导量为一次2.5mg,一周1次,持续4周。随后根据耐受性,参照下表逐渐调整剂量,至少持续5周,使剂量达一次20mg,一日1次。调整至有效维持量之前,可能无法达治疗效果。维持量为一次20mg,一日1次,至少持续24周。使用维持量至少24周后如未达治疗效果(血苯丙氨酸≤600μmol/L或与用药前相比降低至少20%),应考虑将剂量增至最大量一次40mg,一日1次。持续使用最大量16周后如仍未达治疗效果,应停药。调整或维持治疗期间若血苯丙氨酸低于30μmol/L,应减少本药的剂量和(或)调整膳食蛋白、苯丙氨酸的摄入量,使血苯丙氨酸保持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及30μmol/L以上。
【不良反应】
1.代谢/内分泌系统
低苯丙氨酸血症(血苯丙氨酸<30μmol/L)。
2.呼吸系统
咳嗽、鼻充血。
3.肌肉骨骼系统
关节痛、肌酸磷酸激酶(CPK)高于正常值上限。
4.免疫系统
超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补体C3低于正常值下限、C反应蛋白(CRP)高于正常值上限、补体C4低于正常值下限、超敏CRP高于0.287mg/dl、抗药抗体(TAb)反应(包括产生中和抗体)、血清病。
5.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
6.精神
焦虑。
7.胃肠道
恶心、腹痛、口咽痛、呕吐、腹泻。
8.皮肤
全身性皮肤反应、瘙痒、脱发。
9.其他
注射部位反应、疲劳。
【注意事项】
1.特别警示
有本药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首次用药后或发生过敏反应首次用药后须密切监测至少60分钟。患者自行给药时,应备有自动注射的肾上腺素。发生过敏反应后,再次使用本药需权衡利弊(FDA药品说明书-培伐利酶-pqpz注射液)。
2.用药警示
①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的膳食蛋白及苯丙氨酸摄入量。②考虑在使用本药前根据患者的耐受性给予H1受体拮抗药、H2受体拮抗药和(或)解热药以应对超敏反应。
3.禁忌症
尚不明确。
4.慎用
尚不明确。
5.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若发生超敏反应,可能需调整本药的剂量或暂时停用本药,使用抗组胺药、解热药和(或)糖皮质激素。
6.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用药前测定血苯丙氨酸。②用药后每4周测定一次血苯丙氨酸,直至达维持量。维持量建立后,推荐定期监测血苯丙氨酸以评估控制水平。
7.制剂注意事项
聚乙二醇:有研究显示,患者合用本药注射液与醋酸甲羟孕酮混悬注射液(含聚乙二醇3350)可发生超敏反应。
8.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2)老人:尚无65岁及65岁以上老人用药的研究资料。
【制剂与规格】
培伐利酶-pqpz注射液 ①0.5ml:2.5mg。②0.5ml:10mg。③1ml:20mg。
贮法:避光,2~8℃保存,不得冷冻或振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