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钠(Waifarin Sodium)
【商品名】
苄丙酮香豆素钠、酮苄香豆素钠。
【药理】
1.药效学
本药为间接作用的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Ⅷ、Ⅸ、X,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广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本药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疑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Ⅱ、Ⅷ、Ⅸ、X、蛋白S和蛋白C合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即“维生素K拮抗剂诱导蛋白”)增多,故用药后可起到抗凝效应。
本药的药动学参数较稳定,优于其他口服抗凝剂(如茴茚二酮、苯丙羟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等),只有当患者对本药不耐受时,才选用其他口服抗凝剂。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时,本药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在治疗或预防妊娠患者血栓或栓塞形成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疗效则优于本药(因肝素易通过胎盘)。
2.药动学
本药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小时,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时间为6天。单次给药的持续时间为2~5天,多次给药则为4~5天。本药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个体间差异很小),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00%。蛋白结合率为99.4%,分布容积为0.1~10.2L/kg。本药清除半衰期为20~60小时,R—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20~89小时,S·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18~43小时。急性病毒性肝炎不会影响华法林的半衰期。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有醇类(活性最小)、羟基类(无活性)。S·华法林表现出的抗凝血活性约为R—对映异构体的2~5倍。本药可以无活性的形式通过乳汁排泄,对所喂养婴儿的凝血酶原时间无影响,也可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排泄入胆汁,再被重吸收,从尿中排出。
【临床应用】
1.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如心房颤动伴肺栓塞的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口服给药 首剂3~5mg,第2日起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直至达到维持量,使INR维持于2.0~3.0(年老体弱有出血危险者,可酌情使INR维持在1.6~1.8,但不应小于1.5)。因本药起效较肝素缓慢,如需要立即产生抗凝作用,可在开始用药时应用肝素48~72小时。
儿童
·口服给药 儿童用量应个体化。
【不良反应】
1.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瘙痒性皮疹、过敏反应和皮肤坏死。
2.大量口服可有双侧乳房坏死、微血管病或溶血性贫血以及大范围皮肤坏疽等报道,单次剂量过大时更易出现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手术后3天内。②有出血倾向者。③严重肝、肾疾病。④活动性消化性溃疡。⑤脑、脊髓及眼科手术患者。⑥孕妇。
2.慎用
①恶病质、衰竭或发热。②慢性酒精中毒。③活动性肺结核。④充血性心力衰竭。⑤重度高血压。⑥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⑦月经过多。⑧先兆流产。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用药期间应定时测定国际标准比(NR),凝血酶原时间(应保持25~30秒),凝血酶原活性至少应为正常值的25%~40%(不能用凝血时间或出血时间代替上述两指标),并严密观察是否有口腔黏膜、鼻腔黏膜或皮下出血,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操作,避免过度劳累和易致损伤的活动。②疗程中应随访检查大便潜血及尿潜血等。
4.特殊人群
(1)老人:老年人用量应适当减少。
(2)妊娠期妇女:本药易通过胎盘,可致胎儿畸形,孕妇用药后,流产或死胎率均高达16%~17%。妊娠早期接受本药,可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表现为严重鼻发育不全、骨骺分离、视神经萎缩、小头畸形、智力迟钝),也可导致胎儿心、胃肠道或肝脏畸形等。妊娠后期3个月应用,可引起母体及胎儿出血、死胎。因此在妊娠初期3个月及后3个月内禁用本药,易栓症妊娠妇女在此期内抗凝治疗可给予小剂量肝素。遗传性易栓症妇女在妊娠中期(妊娠4~6个月),采用本药预防或治疗血栓复发者,须在严密的监测下用药。
(3)哺乳期妇女:少量华法林可分泌入乳汁,但乳汁及婴儿血浆中药浓度极低,对婴儿无影响。
【制剂与规格】
华法林钠片:2.5mg;3mg;5mg。
贮法:15~30℃避光、封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