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糖腺苷(Vidarabine)
【商品名】
阿糖腺苷磷酸钠、单磷酸阿糖腺苷、腺嘌呤阿糖苷。
【药理】
1.药效学
为嘌呤核苷,系抗病毒药,其抗病毒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抑制病毒的复制有关。本药及其代谢物通过抑制病毒的DNA多聚酶,从而阻断病毒DNA的合成,而药物本身仅极少量渗入病毒的DNA分子中。抗病毒作用部分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功能。本药无免疫抑制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Ⅱ型、带状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均具抗病毒活性,但对天花病毒、腺病毒等以及细菌和真菌均无作用。
2.药动学
口服、肌注或皮下注射吸收均差。静脉给药后,75%~87%的药物在血液和细胞内迅速被腺苷脱氨酶脱氨基,生成阿拉伯糖次黄嘌呤,并迅速分布进入一些组织中。阿拉伯糖次黄嘌呤的抗病毒活性仅为阿糖腺昔的1/30~1/50,但能增加阿糖腺苷的抗病毒活性。缓慢静脉滴注10mg/kg后30分钟,阿拉伯糖次黄嘌呤的血药浓度峰值为3~6μg/ml,阿糖腺苷则为0.2~0.4μg/ml。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迅速下降,平均15~20分钟后血中即测不出。在肾、肝、脾浓度最高,脑、骨骼肌中浓度较低;阿拉伯糖次黄嘌呤可透过脑膜,脑脊液与血浆中的浓度比为1;3。主要自肾脏排出,24小时以次黄嘌呤核苷的形式排出给药量的41%~53%(原药仅1%~3%)。肾功能不全者,阿拉伯糖次黄嘌呤可在体内蓄积,其血药浓度可为正常人的几倍。阿拉伯糖次黄嘌呤的平均半衰期为3.3小时。局部用药时本药很少进入全身,但角膜上皮细胞有损害时房水中可测出少量本药及其代谢物,角膜完整者,房水中仅有少量代谢物存在。
【临床应用】
1.纯疱疹性脑炎。
2.免疫功能缺陷者的疱疹病毒感染。
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结膜炎。
【用法与用量】
成人
·静脉滴注
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每日15mg/kg,缓慢静滴,疗程为10日。
2.带状疱疹每日10mg/kg,疗程为5日,用法同上。
3.免疫缺陷者水痘感染每日10mg/kg,疗程为5~7日。
·经眼给药 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时,可用本药3%的眼膏,每次向结膜囊内涂1cm长的眼膏,每3小时1次,每日5次,10~14日为一疗程。严重病例的疗程可更长。用药至角膜上皮形成后,还应继续用药5~7日,每日2次,以防复发。
·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剂量。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ml/min者可用常用剂量的75%。
儿童
·静脉滴注
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①用法与用量同成人。②新生儿:每日15mg/kg,疗程10~14日。
2.带状疱疹用法与用量同成人。
【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
静脉给药剂量超过20mg/kg时,大多会出现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食欲减退。常在用药第2、3天开始,继续给药,反应可在1~4天内减轻。尚可出现暂时性氨基转移酶升高和血总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呕血。
2.中枢神经系统
偶见震颤、眩晕、幻觉、共济失调、癫痫发作、意识模糊、头痛、脑病。
3.血液系统
可出现血红蛋白减少、血细胞比容下降、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等。静脉给药每日剂量超过20mg/kg时,可引起骨髓抑制,偶有骨髓内巨幼红细胞增多。
4.内分泌/代谢
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失调综合征和低钾血症。
5.皮肤
可出现皮疹、瘙痒等。
6.局部反应
①静脉滴注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大多在停药后消退。②局部眼科用药时,常引起暂时性烧灼、瘙痒等轻度刺激感,也可出现流泪、异物感、结膜充血、表浅点状角膜炎、疼痛、畏光等反应。
7.可致突变致肝、肾、甲状腺、小肠等肿瘤。
8.致畸作用。
9.其他
可出现发热、全身乏力。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慎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用药期间须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制剂与规格】
阿糖腺苷注射液 1ml:200mg(相当于187.4mg无水晶)。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100mg;200mg。
阿糖腺苷眼膏 3%(相当于无水晶2.8%)。
【保存】
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