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Linezolid)

利奈唑胺(Linezolid)

【商品名】

莱勒唑利、利奈唑德、斯沃。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恶口唑烷酮类抗生素。通过选择性结合到50S亚单位的23S核糖体核糖核酸上的位点,从而抑制细菌核糖体的翻译过程,防止形成包含70S核糖体亚单位的起始复合物。

本药对革兰阳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有效,对分枝杆菌感染亦可能有效。大肠埃希菌和革兰阴性杆菌通常对本药耐药。

2.药动学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为100%,给药后1~1.5小时达血药峰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起效时间为36~60小时。静脉给药时,成人的达峰时间为0.51小时,曲线下面积(AUC)为55.1~138(μg·h)/ml;3个月至16岁儿童的达峰时间为0.54小时,AUC为44.2(μg·h)/ml。

本药易分布到血流灌注良好的组织以及脑脊液、胸膜积液、胰腺等部位,其总蛋白结合率为31%。成人和3个月至16岁儿童的稳态分布容积分别为40~60L/kg和0.66L/kg。

50%~70%的药物在肝脏代谢为吗啉环氧化代谢物,此代谢物无显著的临床抗菌效果。本药肾清除率为40ml/min,肾排泄率为80%~85%,口服剂量大多随尿排泄(原形药30%),7%~12%经粪便排出。成人和3个月至16岁儿童的消除半衰期分别约为5小时和2.7小时。本药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于给药后3小时开始透析,约3小时的透析期内约30%的药物剂量可清除。尚无腹膜透析的药代动力学数据。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由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下列感染:

1.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伴发的菌血症)。

2.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株)或肺炎链球菌[包括多药耐药株(MDRSP)]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3.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株)、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

4.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5.由肺炎链球菌(包括MDRSP)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伴发的菌血症)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株)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6.用于骨关节感染。

【用法与用量】

成人

·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伴发的菌血症)

·口服给药 一次600mg,每12小时1次,疗程14~28日。

·静脉滴注 参见“口服给药”项。

·院内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伴发的菌血症)、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口服给药 一次600mg,每12小时1次,疗程10~14日。

·静脉滴注 参见“口服给药”项。

·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口服给药 一次400mg,每12小时1次,疗程10~14日。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本药的两个主要代谢物可能产生蓄积。但患者均可获得本药相似的血药浓度,故肾功能不全者无须调整剂量。

·肝功能不全时剂量

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者(Child-Pugh分级A或B)无须调整剂量。尚未评价本药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中的药代动力学。

·老年人剂量

老年人无须调整剂量。

儿童

·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伴发的菌血症)

·口服给药 11岁以下儿童,一次10mg/kg,每8小时1次,疗程14~28日;12岁及12岁以上儿童同成人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 参见“口服给药”项。

·院内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伴发的菌血症)、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口服给药 11岁以下儿童,一次10mg/kg,每8小时1次,疗程10~14日;12岁及12岁以上儿童同成人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 参见“口服给药”项。

·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口服给药 5岁以下儿童,一次10mg/kg,每8小时1次,疗程10~14日;5~11岁儿童,一次10mg/kg,每12小时1次,疗程10~14日;12岁及12岁以上儿童,一次600mg,每12小时1次,疗程10~14日。

【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

可见高血压。

2.代谢/内分泌系统

可见低血钾、脂肪酶和淀粉酶实验室检查异常。有乳酸性酸中毒的报道。

3.呼吸系统

可见上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咽炎、肺炎、咳嗽、呼吸暂停。

4.泌尿生殖系统

可见念珠菌性阴道病、血尿素氮(BUN)和肌酸酐实验室检查异常。

5.神经系统

可见头痛、头晕、失眠、惊厥、眩晕。有周围神经病、视神经病变的报道。还有引起感觉缺失的个案报道。

6.肝脏

可见肝功能检查异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实验室检查异常。

7.胃肠道

可见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口腔念珠菌病、消化不良、局限性腹痛、舌褪色、味觉改变、弥漫性腹痛、胃肠道出血、稀便。有引起假膜性肠炎的报道。还有引起牙变色的个案报道,洁牙可使变色逆转。

8.血液

可见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血小板增多、嗜酸细胞增多、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脓毒血症。还有出现单纯性红细胞再生不良的报道。

9.皮肤

可见皮疹、瘙痒。有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皮肤水疱的报道。

10.其他

可见发热、真菌感染、注射或导管留置部位反应、创伤、全身性水肿、局部疼痛、血管神经性水肿。临床研究显示,本药所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者的死亡率高于其他对比抗生素(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双氯西林),且死亡率与患者感染的菌型有关(单独感染革兰阳性菌的患者在对比试验中死亡率无明显差异,而对于感染革兰阴性菌、同时感染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未感染病菌的研究对象而言,使用本药有更高的死亡率)。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类癌综合征患者(除同时监测5-羟色胺综合征外)(国外资料)。③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除同时监测血压外)(国外资料)。④嗜铬细胞瘤患者(除同时监测血压外)(国外资料)。⑤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同时监测血压外)(国外资料)。

2.慎用

①有骨髓抑制病史者(国外资料)。②有癫痫病史者(国外资料)。③苯丙酮尿症患者(国外资料)。④类癌综合征患者(国外资料)。⑤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国外资料)。⑥嗜铬细胞瘤患者(国外资料)。⑦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国外资料)。⑧哺乳期妇女。

3.用药警示

①使用骨髓抑制药物者、慢性感染且已经或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者或口服含苯丙酮的混悬液者均应慎用本药。②本药的杀菌特性具有时间依赖性,但暴露时间大于2周时应严密监测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③本药的应用应严格限于其适应证(适应证并不包括革兰阴性菌的治疗),如怀疑或确诊革兰阴性菌感染,应立即开始其他药物治疗。④从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时,无须调整剂量。⑤本药不应用于经验治疗CRBSI,但可能适用于靶向治疗。⑥本药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配伍。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每周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尤其是用药超过2周、有骨髓抑制病史或合用可导致骨髓抑制的药物、慢性感染已使用或合用其他抗生素治疗的患者。②建议在治疗前对所有的菌落进行药敏试验。③对所有长期(≥3个月)用药患者或有新的视觉症状的患者(无论用药时间长短)均应进行视觉功能监测。

【制剂与规格】

利奈唑胺片 ①400mg。②600mg。

利奈唑胺口服混悬液 240ml:4.8g。

利奈唑胺注射液 ①100ml:200mg。②200ml:400mg。③300ml:600mg。

【保存】

片剂:避光,密封,在15~30℃条件下保存。

口服混悬液:避光,在25℃(15~30℃)条件下保存,避免冷冻。

注射液:避光,密封,在15~30℃条件下保存,避免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