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

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

【商品名】

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来得时、重组甘精胰岛素。

【药理】

1.药效学

本药为一种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等特性。在中性液中溶解度低,在酸性液(pH4)中完全溶解。皮下注射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从而产生长达24小时平稳无峰值的可预见的血药浓度。国外已公开发表的药理学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的生物效价是等同的。

2.药动学

本药皮下注射后,与NPH相比,其吸收更缓慢而持久,且无明显峰值。按一日1次注射给药,在第1次注射后,2~4日达稳态血药浓度。部分药物代谢发生于β链的C端,可形成21A-甘氨酸胰岛素和21A-甘氨酸-脱-30β-苏氨酸胰岛素活性代谢产物。静脉注射给药,本药和人胰岛素的半衰期相似,仅数分钟。

【临床应用】

用于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糖尿病

·皮下注射 每日固定时间给药,一日1次,具体剂量因人而异。接受本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联用口服降糖药。从其他胰岛素治疗改为本药治疗:①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改为本药治疗:可能需改变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并调整其他同时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剂量(如加用的普通胰岛素或作用迅速的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剂量和时间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②原采用一日2次注射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的患者,现改用本药一日1次注射治疗,以减少夜间和清晨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在改变治疗的第1周,基础胰岛素的用量每日应减少20%~30%,在此期间,部分患者可能需在进食时代偿性加用胰岛素,以后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③对因存在抗人胰岛素抗体而使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改用本药治疗后,可能对胰岛素反应会增加。故在改变治疗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代谢变化。随着代谢控制的改善及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可能需进一步调整剂量方案。如患者的体重或生活方式改变,则易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也需调整剂量。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肾功能损害者由于胰岛素的代谢缓慢,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肝功能不全时剂量

严重肝功能损害者由于葡萄糖异生能力降低及胰岛素代谢减慢,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老年人剂量

老年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不良反应】

1.代谢/内分泌系统

①常见低血糖,一般由胰岛素剂型选择不当、用量过大或与饮食运动不协调引起。②罕见钠潴留、水肿,尤其是采用强化胰岛素疗法改善不理想的代谢控制时须谨慎。③还可见脂肪代谢障碍。

2.肌肉骨骼系统

极罕见肌痛。

3.胃肠道

极罕见味觉障碍。

4.皮肤

可见皮疹。

5.眼

①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因晶体肿胀及折射系数暂时改变,可能引起一过性视力障碍。②长期改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如采用强化胰岛素疗法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可能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暂时恶化。③对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尤其是尚未接受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低血糖发作可能导致一过性黑蒙。

6.过敏反应

注射部位可见过敏反应,如发红、肿胀、疼痛、瘙痒、荨麻疹、炎症等,通常在数日或数周内可恢复。罕见速发型过敏反应,如全身性皮肤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休克。

7.其他

①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营养不良。常见脂肪组织增厚,少见脂肪组织萎缩。②可能诱发胰岛素抗体产生。③有报道,2.7%的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常较轻微,不会导致停止治疗。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低血糖患者。

2.慎用

①处于应激期(如发热、情绪紊乱、疾病)的患者。②肝、肾功能损害者。(以上均选自国外资料)

3.用药警示

(1)本药可引起低血糖,用药期间驾驶或操作机械应谨慎。

(2)用药期间应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低血糖,不同患者症状可能不一致,同一患者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也可表现出不同症状。

(3)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取决于所用胰岛素的作用特性,故可能随治疗方案的改变而改变。因本药持续提供基础胰岛素,故夜间低血糖较少见,而清晨低血糖较常见。

(4)以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可能改变或被掩盖:①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的患者。②低血糖缓慢发生的患者。③自主神经病变患者。④精神病患者。⑤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⑥同时联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⑦老年患者。以上患者可能在未觉察的情况下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甚至意识丧失。故一旦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或降低,应考虑低血糖复发、低血糖发作(尤其是夜间发作)但尚未觉察的可能性。

(5)以下因素更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①改变注射区。②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去除应激因素)。③异常的、增加或延长体力活动。④出现并发症(如呕吐、腹泻)。⑤未按规定进食。⑥饮酒。⑦某些失代偿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⑧同时联用其他药物治疗。如遇以上情况,须密切监测血糖,必要时应调整胰岛素剂量。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不可使用本药治疗,推荐静脉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⑦对血糖控制不好或有高血糖(或低血糖)发作倾向的患者,在调整本药剂量前,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疗效的因素(如患者是否按预期的方案治疗及注射部位、注射技术是否正确等)。⑧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空腹血糖为80~120mg/dl,睡前血糖为100~140mg/d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如空腹血糖低于80mg/dl或高于140mg/dl、睡前血糖低于100mg/dl或高于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时,应调整治疗方案。

4.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用药后如产生胰岛素抗体,应调整胰岛素剂量以纠正高血糖或低血糖。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使用本药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②换用及开始使用本药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代谢水平,出现并发症时应加强代谢监测,许多患者需检测尿酮体。

6.其他注意事项

①本药开封后,应于28日内使用,且贮存温度应低于25℃。正在使用的注射装置不能于冰箱内储存。②患者改用其他胰岛素时,若胰岛素的浓度、品牌、类型、种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和(或)制造工艺发生改变,应注意调整剂量。

7.特殊人群

(1)儿童:尚缺乏6岁以下儿童用药的研究资料。

(2)老人:老年患者由于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渐减少。

(3)妊娠期妇女:①对妊娠前有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妇女,在妊娠期间应维持良好的代谢,密切监测血糖。妊娠早期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可能减少,而妊娠中、晚期通常需增多。分娩后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快速减少(有增加低血糖发作的可能)。故需监测血糖。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4)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和膳食结构,以减少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同时密切监测血糖的控制情况。

【制剂与规格】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①3ml:300U。②10ml:1000U。

贮法:于2~8℃保存,不得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