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2025年08月10日
六
受命于其人,休符于其仁,此“人”與“仁”,字適為二,而義趨於一。故吾國古訓,如《中庸》,如《表記》,如《春秋繁露》,如《家語》,皆曰:仁者人也;又《孟子·盡心》:仁也者人也;董仲舒又言:仁之為言人也[240]。反而言之:人,仁也,見《釋名·釋形體》[241];人,猶仁也,見《論語·顏淵》皇疏[242];人,仁也,見《廣雅·釋詁》[243]。其在今語,可統而言之曰羣眾,所謂從羣眾中來,不啻受命之所自,所謂到羣眾中去,不啻休符之所集。段氏《說文》[244]曰:“仁者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偶即耦也,人耦猶言爾我,親密之辭,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其字從‘人二’。”此“人”與“仁”之眞實意義,非到社會主義國家,無能完滿表顯。蓋惟羣眾為力量之總體,故對羣眾崇拜,惟羣眾為智慧之眞源,故向羣眾學習。於此而言封禪,此即子厚新封禪之觀點,於此而謂子厚反自來淫巫瞽史之所謂封禪,其誰曰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