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郭師墓誌

箏郭師墓誌

宋人俞德鄰[65],著有《佩韋齋輯聞》四卷,多考論經史,間及當時故實,及典籍藝文,以詳核稱。雖偶有穿鑿處,尙不失雅人深致,有《論琴》一則云:

韓退之《聽穎師琴》詩,極摹寫形容之妙,疑專於譽穎者。然於篇末曰:“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其不足於穎多矣。《大學聽琴序》[66]則曰:“有一儒生,抱琴而來,歷階而升,坐於尊俎之間,鼓有虞氏之《南風》,賡之以文王、宣父[67]之操,優游怡愉,廣厚高明,追三代之遺音,想舞雩之詠歎,及暮而退,皆充然若有所得也。”何嘗有推手遽止之意?合詩與序以觀,其去取固較然。抑又知琴者本以陶寫性情,而冰炭我腸,使淚滂滂而衣溼,殆非琴之正也。

退之《穎師琴》詩,東坡嘗譏其所形容,為琵琶而非琴[68],可見退之並不知音。夫不知音而必強以知音鳴者,以樂為六藝之一,儒者不容諉為不知,以自安謭陋也。德鄰謬以退之詩與序相較,殆更說不上知音,所謂自鄶以下也已。吾嘗怪柳子厚撰《箏郭師墓誌》,寄示劉夢得,夢得甚為傾服,以子厚如此鄭重之作,夢得編集時,乃為列入《外集》,與《河間傳》為一類,不解何故。

夢得獲讀此誌,有書與子厚[69]云:

間發書,得《箏郭師墓誌》一篇,以為其工獨得於天姿,使木聲、絲聲均其所自出,抑折愉繹,學者無能知,繁休伯之言薛訪車子[70],不能曲盡如此。能令鄙夫沖然南望,如聞善音,如見其師,尋文寤事,神驚[71]心得,倘佯伊鬱[72],久而不能平。嗟夫!郭師與不可傳者死矣,弦張柱差,枵然[73]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聞。噫!人亡而器存,布方册[74]者是已,余之伊鬱也,豈獨為郭師發耶?想足下因僕書重有慨[75]爾,不宣,禹錫白。

柳、劉之《誌》與《書》,相與往復,而所稱箏師數語,止於雷同唱和,了無別白,此可見兩公於音樂都非行家,對題行文,聊事敷衍而已。以是子厚此誌,不為各注家所重視,而夢得嚮主八音、文章交為高下之說[76],言尤誇大,亦固其所。以知論文之事,以云極詣,殊有難言之隱在。

柳誌“其為事天姿獨得”一語,依劉書校得“事”字,當是“工”字之誤,“工”字較“事”字義強。

按此誌原列在《外集》,今援《永州鐡爐步志》例,附於十一卷之末。


[1]《荀子·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2]吳君遂(1689—1913):吳保初。吳保初,字彥復,號君遂,晚號癭公。家有北山樓,人稱“北山先生”。安徽廬江人。章士釗妻吳保初之女吳弱男,為吳保初之婿。但章士釗在此按傳統,稱吳保初為外舅。

[3]“重侯”字出《後漢書》:《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列傳》:“重侯累將,建天樞,執斗柄。”重侯:謂世代顯貴。

[4]《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5]《詩經·魯頌·泮水》“無小無大,從公於邁。思樂泮水,薄采其藻。”

[6]《夔州歌十絕句之一》:“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闢流其間;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見仇兆鼇《杜詩詳注》卷十五。永安,《杜詩詳注》引《水經注》:章武二年,改白帝為永安,巴東郡治也。

[7]《尚書·周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

[8]《詩經·大雅·雲漢》:“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

[9]《漢書》引作“饑饉仍臻”:《漢書》卷八十五《谷永杜鄴傳》:“百姓財竭力盡,愁恨感天,災異婁降,饑饉仍臻。”

[10]《禮記·三年問》:“今是大鳥獸,則失喪其羣匹,越月逾時焉,則必反巡;過其故鄉,翔回焉,鳴號焉,蹢img焉,踟蹰焉,然後乃能去之。”

[11]晬:古代稱嬰兒滿一百天或一周歲。

[12]樓攻媿(1137—1213):樓鈅。樓鈅,字大防,號攻媿,鄞縣人。官至參知政事。

[13]公元2000年,《獨孤申叔墓誌》在陝西長安縣大兆鄉三益村出土。經校勘,該志石拓本文字與《柳宗元集》卷十一所載文字有出入。見周曉薇:《新出土柳宗元撰〈獨孤申叔墓誌〉勘證》,《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3期。出土的《獨孤申叔墓誌》在此簡稱“出土《墓誌》”。

[14]居喪未練:《禮記·喪服四制》:“三日而食,三月而沐,期而練,毁不滅性,不以死傷生也。”練,小祥也。

[15]韓愈:《獨孤申叔哀辭》,《韓愈文集校注》(三),第1546頁。

[16]皇甫持正(777?—835?):皇甫湜。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曾官工部郎中。師從韓愈學古文。其文有“怪”、“奇”的特點。有《皇甫持正文集》傳世。

[17]出土《墓誌》作“今上王后營陵於其側”。見周曉薇:《新出土柳宗元撰〈獨孤申叔墓誌〉勘證》,《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3期。出土《墓誌》印證了陳少章的考證。

[18]靖陵在奉天東北十里:周曉薇《新出土柳宗元撰〈獨孤申叔墓誌〉勘證》認為,靖陵在“灞水之左”,而非“奉天東北十里”,胡三省《〈通鑑〉注》誤。

[19]噫乎甚邪:出土《墓誌》作:“嘻,其甚耶。”

[20]蒼:天。出自韓愈《獨孤申叔哀辭》。據《韓愈文集校注》,有的版本無此“蒼”字。

[21]李行諶元固:出土《墓誌》作:“李行純元固”。周曉薇:《新出土柳宗元撰〈獨孤申叔墓誌〉勘證》,《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3期。

[22]崔廣略,清河人:出土《墓誌》無此句。見周曉薇:《新出土柳宗元撰〈獨孤申叔墓誌〉勘證》。

[23]唐史有傳:《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三《崔郾傳》。

[24]《摭言》:《唐摭言》,王定保著。該書專記唐代科舉制度、科場風氣以及詩人之遺聞軼事。王定保(870—941?),洪州南昌人。光化三年(900)年進士,後仕南漢,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吳武陵薦杜牧,事見《唐摭言》卷六《公薦》。

[25]虞伯生(1272—1348):虞集。虞集,字伯生,號道園,又號邵庵。撫州崇仁人。曾在元朝任國子祭酒。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等。

[26]此其誤:此章士釗認為“致用”非韋詞之字。出土《墓誌》作“韋詞默用”,證明“致用”確實非韋詞之字,章士釗的判斷是正確的。出土《墓誌》作“韋詞默用”,見周曉薇:《新出土柳宗元撰〈獨孤申叔墓誌〉勘證》。

[27]平步青(1832—1896):字景孫,號棟山、霞外等,清山陰人。同治進士,累官江西糧道,著述甚富,有《兩書房諸臣考略》、《越吟殘草》等。

[28]焦氏(1540—1619):焦竑。焦竑,字弱侯,又字從吾、叔度,號澹園,又號漪園,卒諡文端,江寧人。著有《國朝獻征錄》、《國史經籍志》、《焦氏類林》等。《焦氏筆乘》和《續筆乘》是焦竑撰的考史筆記。

[29]《詩經·大雅·卷阿》:“蓁蓁萋萋,雍雍喈喈。”

[30]陳《志》:即《三國志》。因《三國志》為陳壽所撰,故稱。

[31]毛西河獺祭: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毛西河》載:西河先生凡作詩文,必先羅書滿前,考核精細,始伸紙疾書,其夫人陳氏,以先生有妾曼殊,心常妒恨,輒置諸弟子之前曰:“君等以毛大可為博學耶?渠作七言八句,亦須獺祭乃成。”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2頁。毛西河(1623—1716),毛奇齡。毛奇齡,原名甡,字大可,又字於一、齊於,號秋晴,又號初晴、晚晴等,蕭山人。以郡望西河,學者稱“西河先生”。明末諸生。清初參與抗清鬥爭,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時曾參與修《明史》。

[32]元微之(779—831):元稹。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京兆萬年人。

[33]朱竹垞(1629—1709):朱彝尊。朱彝尊,字錫鬯,號竹垞,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浙江秀水人。

[34]《詩經·大雅·抑》:“聽用我謀,庶無大悔。”

[35]魯望:陸龜蒙字。

[36]宜於冢土:語出《尚書·泰誓》。

[37]韓菼(1637—1704):字元少,別號慕廬,江蘇長洲人。康熙十二年(1673)狀元。歷官日講起居注官、右贊善、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卒諡文懿。

[38]蕝:標誌。

[39]錢受之:钱谦益,字受之。

[40]烏斯道:生卒年不詳。字繼善,號春草,浙江慈溪人。洪武四年(1371)授化州石龍知縣,洪武九年調永新知縣。後坐事謫役定遠。工詩文,精書法,著有《春草集》。

[41]夭矯:形容姿態的伸展屈曲而有氣勢。此指做作。

[42]《論語·微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已,止也。而,語助辭。”

[43]《左傳·宣公四年》:“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

[44]《誌銘廣例》:梁玉繩撰。梁玉繩,生卒年不詳,字曜北,號諫庵,又號清白士,清代學者。浙江錢塘人。久試不第。著有《〈史記〉志疑》、《誌銘廣例》等。

[45]《送常正字》詩:即杜甫《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詩。詩曰:“醉酒揚雄宅,升堂子賤琴。不堪垂老鬢,還對欲分襟。天地西江遠,星辰北斗深。烏臺俯麟閣,長夏白頭吟。”見仇兆鼇注:《杜詩詳注》卷二十一。

[46]徐賢妃疏:《貞觀政要》卷九:“貞觀二十二年,軍旅亟動,宮室互興,百姓頗有勞弊。充容徐氏上疏諫曰……。”充容徐氏,名惠,長城人,生五月能言,四歲通經,八歲屬文。太宗聞之,召為才人。永徽初,卒,贈賢妃。充容,為唐女官號,九嬪之一。

[47]倥侗顓蒙:見揚雄《法言序》,《漢書》卷八十七下《揚雄傳》。

[48]《吳志》:指《三國志·吳書》。《虞翻傳》在《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

[49]《左傳·昭公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狎主齊盟,其又可壹乎?”

[50]《穀梁傳·昭公十九年》:“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范寧注:成童,八歲以上。

[51]《唐書》:指《新唐書》。《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七《韋表微傳》有“羈丱能屬文”句。《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九下《韋表微傳》無此句。

[52]何:指何焯。《義門讀書記》第三十五卷《河東集上·虞鳴鶴誄》:“愉乎其和。指虞。確爾其堅。柳自謂。”

[53]《表記》:指《禮記·表記》。

[54]范氏天一閣:指范欽的天一閣。范欽(1506—1585),字堯卿,一字安卿,鄞縣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性喜藏書,嘉靖四十年在家鄉月湖之西創建天一閣藏書樓。

[55]四明:浙江舊寧波府的別稱,以境內有四明山得名。

[56]虞洽卿(1867—1945):名和德,字洽卿,鎮海龍山鎮(今屬寧波市)人。先後創辦甯紹、鴻安及三北輪船公司。任上海總商會會長,寧波旅滬同鄉會會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成立上海市難民救濟協會,倡議開辦“平糶米”,解決上海糧食問題,並由其成立的三北輪船公司負責運輸,獲利頗豐。由此,上海百姓認為他經手大批洋米,囤積居奇,稱之為“米蛀蟲”。

[57]梁耀北(1745—1819):梁玉繩。

[58]梨洲:黃宗羲。

[59]《景君銘》:全稱《漢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又名《北海相景君碑》。漢安二年(143)立,隸書篆額“漢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二行十二字,碑陰有隸書五十四人題名。存山東濟寧。碑文記景君歿後,門下屬吏慕其德而為之樹碑之事。景君,不著名字,北海任城人。嘗屬司農,官元城令、益州太守、北海相。漢安二年卒。

[60]于邵(718?—798?):一作于召,字相門,一作德門。京兆萬年人。天寶十四年(755)進士。曾官禮部侍郎。

[61]裴子野(469—530):字幾原,祖籍河東聞喜,仕齊、梁兩朝,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裴松之曾孫,裴駰孫。

[62]湘東王:蕭繹,初封湘東王,後稱帝,即梁元帝。

[63]邵陵王:蕭綸。蕭綸,字世調,梁武帝蕭衍第六子,小字六真。天監十三年(514)封邵陵王。

[64]羨道:墓道。通入墓穴的路,上不蓋土。

[65]俞德鄰(1232—1293):字宗大,自號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陽,後徙家丹徒。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轉運司解試第一,未幾宋亡。入元,累受辟薦,皆不應。因性剛狷,名其齋為佩韋。

[66]《大學聽琴序》:即韓愈的《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韓愈文集校注》(三)第1542、1543頁。

[67]宣父:舊時對孔子的尊稱。《新唐書·禮樂志五》:“(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作廟於兗州。”

[68]東坡嘗譏其所形容,為琵琶而非琴:據蔡絛《西清詩話》,譏其所形容為琵琶而非琴,是歐陽修,而不是蘇東坡。《西清詩話》第十四條《義海論琴詩》載:“三吳僧義海以琴名世。六一居士嘗問東坡琴詩孰優,東坡答以退之《聽穎師琴》。公曰:‘此只是聽琵琶耳。’或以問海,海曰:歐陽公一代英偉,然斯語誤矣。‘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言輕柔細屑,真情出見也。‘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言精神溢餘,竦觀聽也。‘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言縱橫變態,浩乎不失自然也。‘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又見脫穎孤絕,不同流俗下俚聲也。‘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言起伏抑揚,不言故常也。皆指下絲聲妙處,惟琴為然。琵琶格上聲,烏能爾邪?退之深得其趣,未易譏評也。”觀此,譏韓愈的顯然是歐陽修,非蘇東坡。

[69]劉禹錫:《與柳子厚書》,卞孝萱校訂:《劉禹錫集》,第十卷,中華書局1990年版。

[70]繁休伯之言薛訪車子:繁欽《與魏文帝箋》:“時都尉薛訪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與笳同音。”繁休伯(?—218),繁欽。繁欽,字休伯,潁川人,少以文辯知名。依曹操,為豫州從事,遷丞相主簿。繁欽曾得歌者薛訪車子,聲如悲笳,作此箋與曹丕,甚稱其美。

[71]驚:《劉禹錫集》作“騖”。

[72]伊鬱:憂憤鬱結。

[73]枵然:空虛貌。

[74]方册:簡牘,典籍。

[75]慨:《劉禹錫集》作“概”。

[76]夢得嚮主八音、文章交為高下之說:劉禹錫《唐故尚書禮部員外郎柳君集紀》:“八音與政通,而文章與時高下。”《劉禹錫集》第十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