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凝郎中使還汴宋詩後序
2025年08月10日
送楊凝郎中使還汴宋詩後序
楊凝為子厚妻叔,中進士在大曆十三年,〔子厚貞元九年及第,後於凝十五年。〕內戚外仕,輩行俱老,故子厚雖年近三十,〔時實年二十七歲。〕而仍自安童孺,退處末位,至清河崔敦詩,論年、論學、論仕歷,一切與子厚等耳,子厚安肯提與先友許孟容並列,貿貿然相與公之乎?舊注謂工部郎中崔公即敦詩,萬無是處,何況敦詩當時官不過校書郎,工部郎中之一官階,與敦詩風馬牛不相及乎?或謂指敦詩之父稹,此與許孟容同為先友,於分固稱,惟稹無文名,為顧及《序》中“文為時雄”一語,崔元翰或更較近。
釗案:據《唐書》:崔羣以太和六年八月卒,上溯羣之生年,當以大曆七年為準,而子厚生於大曆八年,數至太和六年,正年滿六十,由是以知:羣長於子厚,不過一年已耳,此安得在交際廣場,子厚遽視同與許孟容並列之前輩而公之乎?又況《柳集》中有《送羣序》,將羣與李杓直、韓安平,偕己號為四友者,該文即排列在《送凝序》後,兩兩比並,人物之年歲高下,一目瞭然。夫子厚,通人也,那有對齊年輩流,而自遜童孺之理?自有《柳集》二千年來,此一歷史瞀亂之顯迹,竟無一人發見,可云怪事。至崔元翰耄年在官,論年或更長於孟容,獨元翰晚守比部郎中,卻非工部,此或記載差池,“工”、“比”字致有流誤,亦未可料,因而此一推測,相沿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