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5年08月10日
一
此文標題,有作《答友人求文章書》者,細察《書》之內容,並非與人論為文,而是為〔去聲。〕人求文章而發,鄙意題目應予更正。
林琴南評此文如下:
柳州《與友人論為文書》,與昌黎異。昌黎諸書,是論作文有艱苦,及回甘之滋味,柳州則但敘文人之遇,及為文之流弊而已。意蓋輕藐後輩之不知文,雖有獨得之祕,世亦莫知,故破題說一難字。通篇大意,均未言作文之法,但切指弊病,實則能去弊病,則文體自趨於正。
觀此評,琴南殆為題所誤,子厚自始未與人論文,談不上與退之論文之異同,餘語亦並文不對題,〔此所謂題,乃求文章之題。〕全是誤會。
篇首“古今號文章為難”云者,乃謂文章之流傳為難,與作文之利弊固無涉也。第一:人之所得,是否能號為文章?故曰得之為難。得矣,是否為人所知?故曰知之愈難。今友人來求文章,即請子厚出示自己所作文章,子厚因遜言我之文章,未必能達到文章標準,假定達矣,亦未必生前能為世人所知。書之大意,止於如是。
“漁獵前作、戕賊文史”一段議論,乃指友人所求者古文,而當時文壇風氣,仍狃於王、楊、盧、駱以來之駢四儷六,而未能嚴革,故子厚言之痛切如此。此正反映中唐古文運動前夕之文林弊習,與杜甫盡力捍衛初唐四傑,恰恰針鋒相對。〔杜之用意,見於“王楊盧駱當時體”云云之論詩絶句中[169]。〕
子厚以己所著賦頌文記等四十八篇,合為一通,寄與友人,言外暗冀友人能成為拜服揚子雲之侯芭[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