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子厚《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言行冠禮事,謂有孫昌胤者,旣成禮,言於朝,“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耶?”史稱鄭叔則,貞元初為太常卿,與太常博士柳冕,以論喪服同草奏,有聲於時;又曾為京兆尹,五年二月,貶永州刺史。又《唐語林》載:“東都留守鄭叔則祖母,即開府之女,今尊賢里鄭氏第有小樓,即宋夫人習鼓之所。”[46]開府者,謂宋璟也,女嫁鄭氏,稱宋夫人,璟善羯鼓,故其女習為之。由是鄭叔則乃宋開府之外孫,其迭為京兆尹與東都留守,固非絶不知名。吾見有《柳集》批校本,於“叔”字斷,將“則”字屬下讀,夫人以伯、叔為名,如項伯、田叔等,古多有之,至唐或亦偶見,而校《柳》者如是斷讀,顯為不知鄭叔則其人之故。
子厚《先友記》記李益云:“少有僻疾,以故不得用,年老,常望仕非其志。”吾亦見有校本,以“年老常望仕”為一句讀,此緣不解“望”字之故。“望”於此處作“怨望”解,應“年老”為一句,“常望仕非其志”為一句,韓、柳用“望”字如此解者多有。如退之《與陳給事書》:“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專之望”,“不專”根上文“愛博而情不專”而言,望,亦怨望義也。中唐有兩李益,此李益即蔣防為作《霍小玉傳》者,所謂僻疾,乃緣驢駒媚[47]產生之嫉毒。
古人紀事,因發言者多,某出何言,或某言屬誰某,往往連繫錯亂,雖後人引舊籍亦然。如子厚《晉問》:“魏絳之言曰:近寶則公室乃貧。”尋《左傳·成七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饒而近盬,韓獻子曰:山澤林盬,國之寶也,近寶公室乃貧。”是“近寶”一語,韓厥之言也,子厚乃屬之魏絳,其為連繫錯亂也甚審,廖瑩中作注,僅引《左氏》原文,於下不贊一辭,使讀者入目自明,用意可謂忠厚之至。若夫方苞則不然,苞在讀書筆記內,揭露子厚之誤,一若從旁譏笑者然,實則此類誤綴,文人常有,揭明並不足以證左子厚之不學,望溪淺人,讀書道德,竟不及一廖瑩中。
子厚作《晉文公問守原議》,稱引先軫將中軍,何義門駁之云:“問原守在僖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二月,先軫始將中軍,時軫並未為下軍佐也。”此或子厚記憶偶不眞,成此錯迕,然究於行文指要何損?屺瞻硜硜[48]小儒,未聞君子之大道,宜其所見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