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元饒州,是子厚集圑中一勤求學理、通達政術之健者,惜其本身文字著錄,無可考見,甚至其名與字,亦聚訟紛紜,難與證實,此亦藝林中一大恨事。茲據最近岑仲勉所著《唐集質疑》中“元饒州”一條,錄如左:
《河東集》三一有《答元饒州論〈春秋〉書》,三二又有《答饒州論政理書》,注云:“考《新》、《舊史》,元姓不見其為饒州者,《新史·年表》有元洪,嘗為饒州刺史,而時不可考,元和間惟有元稹,而傳不載其為饒州,公此書所與元饒州,未詳其人。《劉禹錫集》中,亦有《答元饒州論政理書》,大率其意與公此書同。”余按前書,稱亡友呂和叔,溫字和叔,以元和六年八月卒。又稱:“今以奉獻與宣英讀之”,宣英韓曄字,以元和十年自饒州司馬召回,則《柳集》兩書,當作於元和七至九年頃,亦即元氏刺饒州之時代也。復據《姓纂》[97],元姓刺饒州者有兩人:一、元誼,貨敦九世孫也,祖守眞,生澄、湛,澄遂州刺史,湛生誼;考《華嶽題名》,大曆八年,有虞部員外兼殿中侍御元澄,謂其姪輩在元和初為刺史,時代亦合。二、元洪,即集注所舉者,力眞十二世孫,父挹,吏部員外,其授制見《制詔集》八,亦大曆人物;挹生洪、錫,錫自福州刺史調宣州刺史,見《舊·紀》一五“元和十四年六月”,則洪刺饒州,亦可在元和中,且核其世代,誼與洪,均稹之族昆弟也。
其官饒州,不見於《姓纂》而見唐人文集,且年代相近者,更有元藇。《元氏長慶集》四八《元藇杭州刺史等制》云:“勅饒州刺史元藇等,……以藇之理課甄明”,是藇固以政理稱,此制為稹知制誥時事。勞格[98]《讀書雜識》七云:“案《新安志》九、《續定命錄》並云:元和十五年,崔元亮自密州刺史遷歙州刺史,則藇遷杭州,亦當在是年。”又《困學紀聞》一七云:“《答元饒州論〈春秋〉》,又《論政理》,按《鄱陽志》:元藇也,艾軒[99]《策問》以為元次山,次山不與子厚同時,亦未嘗為饒州。”由前所考證及勞、王兩說觀之,則藇須任饒連六、七年,是否如是,仍當於方志中求其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