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黔巫東鄙:黔,指黔中,故城在今湖南沅陵縣西。秦昭襄王使司馬錯,由蜀攻黔中,拔之,即此。唐置黔中觀察使,此時崔能任之,即不久移任永州刺史者也。巫或謂指五溪,或謂巫峽,銘辭“黔山”、“巫水”並列,巫當以指湖南地方為近。五溪源出武山,志謂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
盜弄庫兵:元和六年,辰漵蠻酋張伯靖,嫉黔中觀察使竇羣督斂苛刻,因聚衆叛,殺長史,劫據辰、錦諸州,連九洞以自固。《漢書·龔遂傳》:“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
南鉤牂牁,外誘西原:漢定西南夷,置牂牁郡,西原,西南夷地名,或謂唐黃洞蠻地。
皇帝下銅獸符:銅獸符即銅虎符,唐避虎字,改用獸。此符一半留京師,一半置郡縣,發兵時,京師乃下其半。
時惟潭部戎帥御史中丞柳公綽:湖南觀察使治潭州。釗案:此銘為柳遷鄂岳觀察使,在武岡留紀念而設,不能對柳不敬而直書其名,況公綽於諸柳為長上乎?又案:此役由公綽與崔能、嚴綬,三面交加討伐,獨《公綽傳》不錄受降之功,乃史家不謹誤略,幸有此銘補史之遺。
不震不騫:《詩》:“不騫不崩”[33],騫,虧也。
亂人大恐:本文“人”字,皆“民”之代,如下“進比華人”,及“於是夷人始復”皆然。
進臨江漢:即指公綽進為鄂岳觀察使,此役公綽右遷,崔能左遷。
殿於大邦:《詩》:“殿天子之邦”[34],殿,鎭也。
於是夷人始復:復,是一種政治待遇,或指免其徭役。
相與高蹈涕呼:《左·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於顧,“齊人歌曰: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釗案:先是哀十七年,齊侯為公稽首,不見答,皋,緩也,言魯人皋緩,不知答齊侯首,故使我高蹈來會。高蹈猶遠行,諒公綽之離武岡,部民有遠道來送者。
不夸首級四句:清帝弘曆謂[35]:此四句能簡括治蠻夷大要。
以昭我類:“類”或作“鄰”,下文有“鄰之我懷”句,“鄰”字是。
如今之誠:“今”或作“令”,誤。
戶恐合竄:“合”一作“谷”,是。
披攘仍亂:“披”或作“彼”,非。“披攘”乃子厚慣用字,謂分崩也。仍,頻也,亦子厚慣用字。
我塗四闔:闔,廖本作“闢”,非。
旣骨而完:文明用《左傳》:“生死而肉骨”[36]意,“完”疑即“肉”字之訛。“完”義雖亦可通,然遠不如“肉”字典切,何況上文有“願完父子”句犯複乎?
有穴之丹:廖注:“辰州有丹穴”,謂丹砂也。蔣注:“丹砂出老鴉井者為上,武岡出竹子口。”
有犀之顛:查夏重云:“犀顛即犀角”。犀、丹二物,皆可作賂,故云“公不可賂”。
刻示來裔:裔叶平。銘辭有二句一韻,或四句、八句一韻,須用意辨認始知。茅坤謂:“子厚諸銘中,以此篇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