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2025年08月10日
四
吳仲倫[123]有《辨〈列子〉》一篇,與柳文對看,應有所得。《辨》云:
《列子》書非列子所自作,殆後剽剝老、莊之旨,而兼采雜家言,傅合成之,中惟《周穆王》篇,旨奧詞奇,筆勢迥出,固是能者為之,但未知果出列子否耳?柳子厚以劉向稱列子鄭穆公時人,謂與書詞所稱引事不合,而姚惜抱則云:今世所傳《列子》書,多有漢、魏後人加之者,吾因是頗疑列子實鄭穆公時人,向所見《列子》八篇中,當有與鄭穆公問答語耶?抑出處時事有可考而知耶?不然,向何至疏謬若此?柳子又以《莊周》為依倣其詞,第即《周穆王》篇言之則可,至如《湯問》、《楊朱》、《力命》等篇,乃不逮莊生書遠甚,而其詞與莊生相出入者,又未知孰為後先矣。夫以柳子之識,而猶有此蔽,則信乎辨古書之眞偽者難其人也。
《列子》書所涉事迹,及述作可能人物,從鄭穆公以逮漢、魏間,幾跨孔子前後各數百歲,以言駁雜,諸子書中殆無有逾於此種者矣。子厚語讀者愼所取,吾意此為讀《列子》書惟一準則,學者庶各依其所嗜,自劃取舍範圍,至是非眞偽,暫無事沿極以求其定焉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