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仙散錄》記柳子厚諂奉韓詩之紕繆
《雲仙散錄》[217]有《玉蕤香》一條,所記如下:
《好事集》曰:柳宗元得韓愈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灌手,薰以玉蕤香,然後發讀,曰:大雅之文,正當如是。
釗案:韓、柳兩家之詩,一奔放激厲,一幽閒靜穆,賦性絶不相能。以予推之,子厚殆不以退之爲典型詩人,無意與之唱和,故《柳集》中並無一詩與韓有關。獨《韓集·答柳柳州食蝦蟆》一首,而柳抹去其先發之作,至今了無痕跡,以此柳對韓詩之看法,可想而知,《雲仙》之所云云,殆極端紕謬。以子厚一生持躬謹飭,鰥居後不蓄妾媵,薔薇露、玉蕤香之爲何物,應是服飾中所不具備。《好事集》之爲何書?亦無人能言,或謂作者雜記古人逸事,各注其所出之書,而其書皆古來史志所不載,依託顯然,〔語出《四庫全書目錄·子部·小說家類》。〕由是所記之全無可採,似不待論。又退之作《石鼓歌》,誤認宇文周物爲雅,反斥編詩者爲陋儒,眞僞之不知,雅俗之不辨,謬妄無識,大爲通人所笑。歐陽永叔曾謂:韓、柳猶夷、夏之分,此究孰為夷?孰為夏?殆不待智者而明。即此以觀,退之之詩,於大雅二字何有?豈不彰明較著,《雲仙》遽欲浼子厚而諂事之,抑何外哉!書又載:柳宗元吟《春水如藍》詩,久之不成,乃取九脚牀於池邊沙上,玩味終日,僅能成篇。查《柳集》中並無《春水如藍》詩,事荒誕無可理解,不加詮釋。
《雲仙散錄》果何書也?撰者金城馮贄,文行無可攷,敘稱九世所蓄典籍,經、史、子、集三萬八千一百二十卷,六千九百餘帙,私家藏書如此之多,九世一無散失,事殊難信。書中所引各項著錄,達百種以上,幾無一種爲人所知,更覺離奇。以情揣之,此爲好事者隨意杜撰、向壁虛造之作,所載皆不足爲典要。洪景盧《隨筆》載:“孔傳《續六帖》[218]采摭唐事,殊有悉載《雲仙錄》語,自穢其書。”夫引其書而號曰穢,則書爲人輕視可想。或曰:宋王銍[219]僞爲之,吾思銍誠好為僞書,然天下之僞皆歸之,亦未必然。要之不論假託者誰,而書之為贋,則如五石六鶂[220]之無可駁,顧千年以還,讀者明知爲贋,而以其工於造語,詞賦家轉相引用而不能廢。〔此亦《四庫全書目錄》語。〕中有李固言柳汁染衣一條,吾七、八歲時,即爲塾師引授,篤信不移。又戴顒雙柑斗酒,往聽黃鸝聲云云,亦傳播最廣,至今北京西山有聽鸝館,爲人民大衆宴遊之地,亦正竊取其義,他類推。其所以然,則科舉之爲害,一般士子奉爲兔園册子之故。
《〈散錄〉序》謂:天祐元年開始著錄,成於四年之秋,末稱天成元年十二月敘。查天祐爲唐末哀帝年號,僅有三年,即由朱梁篡位,改元開平,史無天祐四年之記載,其所以稱“四年”者,或作者退居鄉里,不明朝政,對朱溫篡奪而有所未知。至天成年號,屬於後唐明宗,由天祐至天成,不過二十年之久,文家里居著書,經過二十年而始問世,此事所應有,了不足怪,惟《序》之果否出於作者爲無可考耳。又查《通考》載:《雲仙散錄》一卷,唐金城馮贄撰,天復元年序。夫天復爲唐昭宗號,前於天祐祗三年,原無甚出入,但本敘稱天祐元年爲著書之始,何至前三年即已作敘,此“天復”或是“天成”之誤。
繕右文竟,忽憶《散錄》中猶有言蝦蟆者一條:“張洞《桂林記》曰:桂人好食蝦蟆,仍重乾菌爲糝,赴食者至以餘俎包歸遺兒女,雖汙衫不恥。”此乃見韓、柳有蝦蟆唱和詩,而子厚復有詠柳州峒氓兩句: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因而牽合寫成一條,假張洞之名行之。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得月之後,別成一番境界,吾考人類思想途徑,因物及物,其繳繞可能如是,爰補書此,爲本篇婪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