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25年08月10日
二
王荊石評此文云:“柳記皆本色”,“本色”二字,正搔着子厚癢處。方望溪卻云:“《監祭使壁記》等,是見成文字,俯拾即來,與《永州八記》跳脫能動人者未同。”[4]望溪意謂:此類文字,皆有類書為藍本鈔撮即得,殆說不上著作,此直是望溪顢頇不解文處。為問記監祭使壁,何得使用記鈷鉧潭、記石澗筆法?蓋二者各有其本色,以本色還本色,於是子厚作記,兩體皆恰到好處,顧望溪不解此。望溪為人面無血色,木然寡歡,與山中魚鳥,性不相習,令其試作《永州八記》,彼且哭笑不得,一字也湊不上,因此設想妄通其他,使記石澗與記監祭使壁,聯成一事,可用一套相同筆墨。天下那有如此不通秀才?可歎之至。尋子厚為此文時,正値身為監察御史裏行,位在己上如崔薳,以事貶出,韓愈、李方叔皆得罪,己乃得越次而草是文,此眞偶然之本色事也,苟非然者,子厚自始想不著草此種文。夫有唐何來如後代繁重完整之工具類書?子厚亦何能相應而預作事類編纂準備?特以己之博覽有素,觸類即發,以本色對本色,因無往而不恰如其分已耳,猥瑣陋儒,何足以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