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旨:《左·昭二十》:齊侯田於沛,招虞人以弓,不進,曰:昔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不敢進。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

君命召,不俟駕而行,道也;皮冠以招虞人,官也。今招虞人不以皮冠,將何守?守道乎?必害官,守官乎?又必害道,因而造成道與官不能兩全之局,仲尼為之斷曰:守道不如守官。

子厚非之曰:道與官不能兩歧,君命雖急,而必以信,皮冠,信也,信不立即道不立,離道與官而二之,非仲尼所宜言也,故子厚曰:傳之者誤。

子厚常慮:“聖人之道,不益世用”,倘仲尼之言而非誤也,則將證實聖道與世用違矣,故毅然非之。

在上不為抗,在下不為損,矢人者不為不仁,函人者不為仁,率其職,司其扃,交相致以全其工,易位而處,各安其分,而道達於天下,此為自來言道者絶大議論。

子厚為《侍御史周君碣》曰:“有唐貞臣汝南周氏,在天寶年,有以諂諛至相位,賢者放退,公為御史,抗言以白其事,得死於墀下”,此道與官兩得其守,足為《守道論》證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