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025年08月10日
五
子厚《辯〈列子〉》云:“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少為作,好文者可廢耶?”就中“為作”二字,是最要關目語,而殊少人注意,以義推之,即今人常語所謂“作為”也。今言作為,義與自然相對,凡一切不自然者,俱號作為,或曰造作,如所謂矯揉造作是也。獨“作為”,在柳文倒言之曰“為作”,“為作”者“質厚”之對,“質厚”亦不啻今言“自然”。
“為作”在柳文為孤證,亦不見他人用此語[124],久之流為常語曰“作為”,並不知起於何時。獨《陸贄[125]奏議》:“人力之作為有限,物價之貴賤無恆”,“作為”猶言“經營”,或“勞動”,前乎此者,鄙陋恨未得見。又惟宋之劉壎[126],其《通議》中有如下一段:
經文所以不可及者,以其妙出自然,不由作為也。左氏已有作為處,太史公文字多自然,班氏多作為,韓有自然處,而作為處亦多,柳則純乎作為。
文除“柳純乎作為”一語,所須嚴加駁斥外,其他樹立“自然”與“作為”之相對義,以駕馭一切,與子厚採用“質厚”與“為作”兩語,分析《列子》,其手法全同,不違邏輯。朱晦菴曰:“《列子》語溫純,故子厚常稱之”,“溫純”亦可作“質厚”、或“自然”之類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