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5年08月10日
一
此文在貞元十九年作[55],韓退之方為四門博士,同時有贈序並詩。以兩家之文揣之,蓋子厚先識文暢,而為介於退之,故退之文曰:“柳君宗元為之請,解其裝,得所得序詩,累百餘篇”,此百餘篇中,柳序應居其一。文末又曰:“余旣重柳請,又嘉浮屠能喜文辭,於是乎言。”夫韓、柳咸與文暢往來,所言亦均就儒立說,惟退之之言露,子厚之言渾,退之盛氣凌人,子厚溫潤能使人服,顯有別耳。
文曰:“眞乘法印,與儒典並用,而人知嚮。”又曰:“將欲與文殊不二之會,脫去穢累,超詣覺路。”又曰:“統合儒、釋,宣滌疑滯。”詞旨何等敦厚!使人聞之心悅,何必鰓鰓然責人以脫離禽獸之行為不遠也哉?自處爾高,而視人爾卑,知退之所得於道,去子厚何啻千里?
天官顧公,顧少連也,貞元十八年為吏部侍郎,吏部乃天官。夏官韓公,韓皋也,曾為兵部侍郎,兵部乃夏官。廷尉鄭公,疑指鄭利用,利用由大理少卿為御史中丞,復由中丞為大理少卿,廷尉本秦官,漢更名大理,歷代混稱。吏部郎中楊公,疑指楊凝,凝臨死前不久,雖起家為兵部郎中,而自貞元十二年以後,久滯於檢校吏部郎中,宣武軍節度判官,董晉卒,凝還朝,仍未轉官,家居三年,復登朝,始得兵部而卒,子厚或稱其夙銜耳。劉公未詳。
偉長、徐幹、德璉、應瑒。子厚翹舉鄴下七子[56],擅重千祀,正以表見古文運動前之中唐風尙,與杜甫稱王、楊、盧、駱為當時體,萬古不廢[57],同一用意。時子厚亦適長尙書牋奏,未嘗吐棄駢四儷六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