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良而器攻:《詩·小雅》[79]:我車旣攻。傳:攻,善也,朱傳[80]:攻,堅也。

外不圓則窒拒而滯:窒拒者,謂地與輪不相受,其卒也,輪滯而不前,此皆指輪言之。

匪輪不塗:塗作動詞用,謂行於塗也。

澤而杼,山而侔:語本《考工記》:凡為輪行澤欲杼,行山欲侔。注:杼謂削薄其踐地者,侔上下等。

上而輊,下而軒且曳:《詩·小雅》[81]:戎車旣安,如輊如軒。朱傳:車覆而前曰輊,車卻而後曰軒,簡而言之,即俯曰輊,仰曰軒。《後漢·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曳,本《易·睽卦》:見輿曳,其牛掣。謂輿為執轡者所牽曳,牛乃停頓不前也,當輿向下俯衝時,若無曳者,輿且一瀉而不可留,非僨不可也。

祥而曠左:《禮記》[82]:祥車曠左。注:葬之乘車也,曠左猶言虛左。疏:祥,吉也,吉車為平生時所乘,車上貴左,故僕在右,虛左擬神。

革而長轂以戟:《考工記·車人》:行澤者欲短轂,行山者欲長轂。惟此是戎車,配以兵戟,似今之裝甲車。《穀梁傳》:是郤克也,長轂五百乘,緜地千里。

巢焉而以望:“巢”本作“轈”,字通。《左·成十六》:鄢陵之役,楚子登巢車以望晉師。注:車上為櫓,高如巢,以望敵也。

安以愛老:安,安車也,《禮記》[83]:大夫七十而致仕,乘安車,自稱曰老夫。《漢書》[84]:孝武帝以安車迎枚乘。愛,惜也,重也。

輜以蔽內:輜,《說文》:軿車前,衣車後也。《字林》[85]:載衣物車前後皆蔽,若今庫車。

垂綏而以畋:《禮記》[86]:武車綏旌。注:武車尙威,故舒散其旌,若垂綏然。

是故任而安之者箱:《〈詩〉疏》:車內容物之處為箱。

載十二旒而以廟,以郊,以陳于庭:《周官》[87]:巾車,王之五輅,一曰玉輅,建太常十有二旒以祀,郊與陳于庭準此。

挶而固者蚤:挶音局,拘玉切,“蚤”當為“爪”,挶,戟持也,《考工記·注》:爪謂輻入牙中者也。

長而撓,進不罪乎馬,退不罪乎人者轅:《考工記·輈人》:大車之轅摯,其登又難,旣克其登,其覆車也必易,此無故,惟轅直且無撓也。釗案:摯與“輊”通,低也。又案:撓,屈也,柳文曰“撓”,《考工記》曰“無撓”,似轅之形象,有屈與不屈兩種。

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語出《小雅·車舝》章,朱傳:如琴,謂六轡調和如琴瑟也。下言覯爾新昏,以慰我心,朱傳:馬服御良,則可迎季女而慰我心。

左為六官,右為執法:釗案:查《孔子家語》中,無此兩成語,《大戴禮·盛德》篇亦不載,惟《家語·執轡》篇有相應紀錄。篇之言曰:“天子以六官為轡,己與三公為執六官,均五教,齊五法,故亦唯其所引,無不如志。”六官者,即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篇已具列在前,執法殆包括天子與三公而言。其所以六官執法,必須如此配置,則以過失為人情所不免之故,篇中並詳言之,子厚綜其意而自造句讀,遂有如文中所見句子。

古之車制,從來很少人能詳言之。清初朱竹垞之弟彝鑒,講《毛詩·小戎》章,曾削木為小戎,並市絹人馬御輪執轡,本編曾有述及。近人孫人和[88],亦於車制能詳,吾在人民大學同教課知之。[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