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倫品第古文

吳仲倫品第古文

吳仲倫與其徒程子香[22]書云:

文必愼其所從入之途,上者自司馬子長、韓退之入,其次自柳子厚、王介甫入,又其次自歸熙甫、方靈皋入。自子長、退之入者,長於奇變,然慮其形具而神不屬也;自子厚、介甫入者,長於幽邈,然慮其多為作而晦且詭也;自熙甫、靈皋入者,長於渾樸,然慮其狃於近而識不遠也;惟其美之襲而慮周焉,斯為善學古人矣。

仲倫將退之與子長並列為第一等,介甫與子厚第二等,靈皋與熙甫第三等,此一升官圖式之題名錄,乃桐城派推崇退之之左證,其仍以第二交椅讓子厚,由仲倫言之,此自是尊柳而非抑柳。

書中“多為作”一語,實自子厚《辯〈列子〉》“少為作”沿襲而來,謂仲倫非無形中受到“柳家新樣元和脚”之影響,未之敢信。竊仲倫為桐城末流之東方啓明,前後論文諸見,本編隨事多有陳述,未克綜為長篇而論列焉,讀者諒諸。釗案:道光為文風趨於最低潮之時代,仲倫左挈惲子居,右提呂月滄[23],一面質劑桐城、陽湖之矛盾,一面推廣文學於珠江流域,不失為當時文壇之居間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