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李中丞文
廖、蔣、潘三注,都不詳中丞何名,陳少章始考證如下:
中丞名汶,出宗室大鄭王房之裔,故曰“發自天枝”。唐制:三院御史有缺,大夫及中丞舉之,貞元之季,御史臺久不除大夫,臺事實中丞專掌。王播以汶薦,由盩厔除監察御史,則自播以下諸人入臺,皆出其薦可知,故曰猥備官屬,況當薦延也。
祭者列銜,有將仕郎守殿中侍御史穆贄,廖、蔣、潘三注都稱“贄”當作“質”,意必《先友記》中“穆質”之誤,亦少章辨正如下:
案穆贄,貞元八年登進士第,見《唐科名記》,穆質乃子厚先友,當柳子官御史,質方為省郎,非同僚也,有《祭穆給事文》可以參證。
發跡內史,亦廖注倡為“古內史,今鳳翔府”,潘、蔣注均從而和之,復由少章駁正:
案鳳翔乃漢右扶風地,秦之內史,則漢、唐京兆也。“發跡”二句,言中丞始為京兆從事,下云“復從京邑”,“辟署司錄”,蓋自府從事出為畿令,又自畿令入為府掾首耳。
《柳集》注之疏漏,一文而三見如此,迄今無人董理,是古籍中一大缺憾。
糾逖之志,直清是舉:《左》:“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25],此專指本其直與清以事君上而言。子厚文中好用“糾逖”字,如《晉問》及《東平呂君誄辭》等屢見。按糾逖,仍糾也,猶離逖,〔《詩》“離逖爾土”。[26]〕仍離也,“逖”字副焉,微張其動作之勢耳,此吾國動詞之習慣法。
拖紳遽聞,卷衣已復:《論語》:“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27]復,招魂也,《禮·喪大記》:“復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赬,世婦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稅衣,皆升自東榮,中屋履危,北面三號,捲衣投於前。”“卷衣”即“捲衣”。
參其軍事,自下劘上:《漢書》贊賈山[28]:“自下劘上”,孟康曰:劘,謂割切之也[29],劘音磨。
列祭八人皆盛流,讀唐家文最感痛快者,往往從一閒散之作,得窺當時名勝所在,而於《柳集》尤甚。何義門曰:“王播等八人者,惟馮邈無聞焉,可謂極一時之妙選矣。文所云‘愼擇寮吏,必薪之楚’[30]者,眞無媿詞,惜乎失其名也”,此可見人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