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賀者

對賀者

此《對》末云:“嘻笑之怒,甚乎裂眥,長歌之悲,過乎慟哭,庸詎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尤者乎?子休矣。”宋子京極賞此,目爲新語,惟細核之,嘻笑之怒,甚乎裂眥,在七情中頗難推得此狀。且《對賀者》全文中,未涉及怒,狀怒似乎離題太遠,子京遽目為新語,殊難索解,於是或疑“怒”字有誤。馮時可《雨航雜錄》疏之曰:

柳子厚嘻笑之怒,甚於裂眥,或曰:“怒”當作“譏”。今人謗人,或嘻或笑,若有意若無意,乃其恨之深而媢之甚者也。若裂眥之罵,出於直發,此之謂怒,豈甚仇哉?劉禹錫云:駭機一發,浮謗如川,二子皆身處妒媢之間,故其言有味如此。

時可之言,與本文所刻劃者適相吻合,吾敢謂“怒”作“譏”是。

有不汗栗危厲偲偲然者哉? 汗栗,謂流汗而股慄也,“慄”通作“栗”。《貞符》:“帝庸威慄,惟人之為敬”,威栗猶言汗栗。偲偲,切責之義,《論語》:“朋友切切偲偲”[15],此則謂自相切責也。

是以儻蕩其心,倡佯其形:“儻蕩”一作“儻img”,無行檢也,《漢書·陳湯傳》:“湯儻img不自收斂,卒用困窮。”倡佯,與相羊、儴佯、常羊、仿佯同,皆遊也,《後漢書·東平王蒼傳》:“消搖仿佯,弭節而旋”,注:皆游散之意,餘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