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2025年08月10日
六
王半山[69]讀《蜀志》有詩曰:
千載紛爭共一毛,可憐身事兩徒勞,無人語向劉玄德,問舍求田意最高。
此謂劉備與魏爭鼎之無禆於國,無助於民,誠不如其已,而以歸農為得計也。此與唐之薛能:“山屐經過滿徑松,隔溪遙見夕陽舂,當年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70],用意全然一致。而論者咎能粗官[71],旣不解詩,尤不解事,至宋則人不敢以譴能者譴半山,此豈對不同之人而生異念乎?抑世論經一、二百年之開展而略有進乎?吾不敢知。顧半山同時之司馬君實,名為兒童、走卒所知之經世大儒也,其所著《通鑑》,公然帝魏,而書諸葛亮之出師為入寇,所見竟與唐之粗官無異,此安得輕輕以偶然迹相視之?〔釗案:薛詩由《全唐詩》、及《詩話總龜》轉錄,末一句多誤作“只合隆中臥讀書”,且韻亦失黏。〕
劉壎者,亦宋人也,字起潛,南豐人,著《隱居通議》,曾記右件而發為議曰:
使溫公在當時,必去仕魏,吾亦曰:使荊公在當時,亦必從魏矣。
此在紫陽[72]之徒之心目中,不以謂大逆不道,即謚為非常異議,而一千年後,吾人校讀柳子厚所撰《舜禹之事》,牽連及於魏、蜀之爭,其思想究如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