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封禪
2025年08月10日
反封禪
《困學紀聞》卷十七載:
韓、柳並稱而道不同,韓作《師說》,而柳不肯爲師,韓闢佛,而柳謂佛與聖人合,韓謂史有人禍、天刑,而柳謂刑禍非所恐。〔原注:柳以封禪為非,而韓以封泰山鏤玉牒勸憲宗。〕
右所謂柳稱佛與聖人合,語見上部卷二十五《送僧浩初序》。查伯厚本其識力之精博,廣引所得接近之史料,殊少裁定,就中柳與佛之眞實連誼何若,曾無一字涉及,其一例也,姑不具論。
伯厚又於《紀聞》十卷稱:
封禪秦、漢之侈心,此河汾[42]篤論也,房、魏[43]學於河汾,而議封禪之禮,不以爲非,安在其爲守师說乎?
翁元圻輯注[44]曾引范祖禹之說如下:
封禪實自秦始,古未有也,太宗方明,[45]而佞者猶倡其議,獨魏徵以爲時未可,而亦不以爲非也,後議其禮,徵亦與焉。高宗、明皇,遂踵而行之,終唐之世,惟柳宗元以封禪爲非,世俗之惑,可勝歎焉?
釗案:所謂河汾篤論,《子厚集》中未嘗一次齒及,又河汾號文中子,子厚主張大中,亦不以爲藍本,是魏徵不守師說,並不與子厚有何干涉。獨子厚反擊封禪,彼自有其獨立見解,洵足以傲昌黎而壓衆議,且掃除秦、漢以來之侈心,勢不得不招同淳夫[46],相與重視此一杜絶淫祀之獨見云。
繼子厚而反封禪者,爲宋代之林逋[47]和靖,和靖將終之歲,自作壽堂,因書一絶誌之: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頭秋色亦蕭疏,茂陵[48]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梅堯臣序和靖詩:君在咸平、景德間,已大有聞,會朝廷修封禪,未及詔聘,故終老而不得施用於時。東坡《書和靖詩後》亦曰: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更肯悲吟”者,乃甚言其不肯隨聲附和,因反語以表見遺趣也[49]。吾人以知子厚、和靖兩人,在地下表裏唱和,猶時時與地上之寒泉、秋菊,各相映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