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聖安寺無姓和尙碑
2025年08月10日
岳州聖安寺無姓和尙碑
元劉壎《隱居通議》稱:
坡翁曰:“柳子厚南遊,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嶽諸碑,妙絶古今”,不知以柳之文言耶?抑以其學言耶?《無姓和尙碑》尤妙。[19]
究之其妙安在?吾嘗仔細默誦一過,覺其並無足驚異,或曰:此無足驚異,即妙之所在。林琴南性不習佛,亦深喜此碑,為之言曰:“子厚深入佛海,不為詭僻之言,讀之落落大方也。”子厚為佛作碑,不使人感覺到是為佛說法,是之謂落落大方。
吾嘗謂子厚視佛為諸子百家之一,全不知有何夷、夏之分。其曰“性吾姓也,其原無初,其冑無終”,此眞是打穿後壁語。夫性之所在,誰能外之?旣本性生,何須有何增益?子厚《辯〈列子〉》,美其質厚少為作,而此碑則曰:“或譏以有為,曰:吾未嘗作”,然則無姓和尙,與列子伯仲之間耳,而又何夷焉?
《高僧傳》:“昔佛滅度後十有三世,龍樹始用文字廣第一義諦,嗣其學者號法性宗,元魏、高齊間,有釋慧文默而識之,授南嶽思大師,由是有三觀之學,[20]洎智者大師蔚然興於天台,而其教始大。”碑文所謂“唯天台大師為得其說,和尙紹承本統,以順中道”,大概如此。中道云者,子厚治儒、治佛,皆本乎此,此惟使人之學說附離於己,而決不肯歪曲己之本旨以趨附人。或問:般若,梵語謂智慧,此與子厚之中道是一是二?吾不能答,質之子厚,恐亦不答。吾曩《論翻譯名義》,〔文見《邏輯指要·附錄》。〕謂佛學之所以堅強,以術語概從音譯,不用華文妄為牽合故,其說似非無理。凡研習內典者,第一不可望文生義,稍有違啎,所失何啻千里?所謂《翻釋名義集》[21]一書,必須與洨長[22]《說文解字》,同擱手邊,不可偶離,蓋從來“承於釋師,以系道本”之理致則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