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指要》再跋
2025年08月10日
《柳文指要》再跋
吾校本集,一九六六年春季以來,時斷時續,今忽忽五載矣。而宇宙重潤,吾更從事繩墨,爲增益《通要之部》第十五一卷,即最後一卷。馬齒雖長,而龜息[1]未歇,並於讀放翁詩頃,妄題七言長句一首於後:
放翁生年八十五,而《遊山》詩自稱:九十衰翁心尚孩,益知翻出翁《至安國院訪景滋和尙》詩又云:九十一翁不識公。然吾閱《劍南詩稿》最後三卷,除前引《遊山》詩外,仍有《春日登小臺西望》云:九十衰翁身尚健;《齒髪歎》云:吾年垂九十,此事已晚矣;《病起雜言》云:我年九十理不長;《題望海亭》云:坐中有客垂九十;《病後戲題》云:行年九十未龍鍾等句,層出不已,都是向前張眼、望而未見之假像,不意此老平生拘墟於人生命運乃爾。吾今年適九十一,坐對前賢耄荒遺墨,不禁三歎!
人生修短本難必,伊谁八五谁九一?兩人相遇應同坐,少長僧儒堪指摘。九十一翁不識公,〔此放翁《訪蘇公遺迹至安國院》句。〕語胡自至吾豈懌?幅巾隨處一悠哉,〔放翁《遊山》句,上句即“九十衰翁心尙孩”。〕聲聞自邇寧不憶?古寺荼毘一個僧,孤忠血化千年碧,忽然講經忽坐化,存原可取去勿惜。詩雖不如壽過之,人意勝天齊損益,勝負也於馬力見,轅下一鳴人已識。〔元好問句〕吁嗟乎!長途焉用咫尺爲?久暫昨今持一息,二十年間試回想,新生萬木森森立,老夫蝨此事何事?徒抱雄心沸衷臆,詩成笑比墜驢人,遮莫夔龍紛滿壁。
一九七一年三月十一日時年九十有一
[1]龜息:道教語。謂呼吸調息如龜,不飲不食而能長生。一說,以為龜睡時,氣由耳出,因此長生。語本葛洪《抱樸子·對俗》:“《仙經》象龜之息,豈不有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