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5年08月10日
一
後餘常山張氏,名無可考,得進士之明年即歿,而子厚哭之,此應是貞元末年事。天之殺恆在善人:黃震曰:“子厚怨天,隨寓而發”,其說甚謬。
莊周之說,以為人之君子,天之小人:《莊子·大宗師》:“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王先謙曰:“疑複語無義,當作‘天之君子,人之小人’。”釗案:王說近理。
是二者又非論之適也:二者,指上激者與莊周二說;論之適,謂論之合乎道。
道之出者多,其合焉者固少:出與合為正負詞,凡不合者為出,不出者為合,皆以範圍言,柳文之用“出”字多此解。
東西行者助之哭焉:一本“行”字脫,不脫者是。
向更使旣聞道而且貴且壽:一本“向”字脫,不脫者是。
“嗟嗟張君,善不必壽”八句:壽、老、幼、耈,為韻。
惟道之聞:《平淮夷雅》:“惟義之宅”,《道州文宣王碑》:“惟德之造”,又“惟吉之逢”,《送僧浩初序》:“惟山水之樂”,以及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惟適之安”,句之構造,舉為一類,義詳《平淮夷雅》簽釋。
“嗟嗟張君,寵不必貴”八句:貴、位、棄、事,為韻。
銀艾淪棄,——無愧三事:銀,銀印,艾,艾綬,謂雖服銀艾,猶與淪棄無異。三事,三卿也,《書》:六府三事。[41]
皤皤而童,赫赫而辱,進襦袴[42]於几杖,負泥塗於冕服,己雖有餘,人視不足:几杖影老者,進襦袴,為顧復兒童之事,進襦袴於几杖,即所謂皤皤而童。冕服影貴者,負泥塗於冕服,即所謂赫赫而辱。皤皤赫赫,几杖冕服,皆所謂有餘;童與辱,襦袴與泥塗,皆所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