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子承之哀辭
承之,憑姪也,憑之下一輩,皆以“之”字命名,如誨之、渾之、後之、敬之等是,就中誨之、敬之,俱見本集。辭謂“世父孔艱兮,湘水滔滔”,世父當然指憑。廖本:“據《水經》,馮水出臨賀下,注:湘水,此必元和四、五年憑謫臨賀時作。”說近是。
子厚自稱“解人”,惟此文及與劉夢得談天見之,至《獨孤申叔墓碣》之“河東解人”,則僅以標地望耳,詞涉雙關,當依文而見義。諒此子年少而造詣深,為可與言道者之一人,辭中“是子也,氣淳以愿,志專以勤,確然而直方,吾未知其止也”等語,可以證知。
吳訥《文章辯體·序題》云:“誄辭或哀辭,其名不同,大抵誄則多敘世業,故今率仿魏、晉,以四言為句,哀辭則寓傷悼之情,而有長短句及楚體不同焉。”《集》中《東平呂君誄》,及《楊承之哀辭》,兩體不同,可得證實吳訥所題。
釗案:《柳集》中,文涉冠禮凡二,一言孫昌胤,一言楊承之。昌胤事無可考,惟陳眉公[51]《古今詩話》存詩一首,稱昌胤天寶中進士,亦不知何所本。獨子厚《答韋中立書》,明載昌胤成禮之明日,造朝宣稱冠畢。竊思剛達冠年之士,未必即有趨朝薦笏言事資歷,觀子厚文曰:某子冠畢,此“冠畢”之上,覆以“某子”二字,當是言事者昌胤,而成禮者為其子,姑不具論。嘗謂恆言冠、婚、喪、祭,是冠禮甚古,且居四禮之首,宜其為社會所絶重視。顧在唐代已無人行之,人偶行焉,且為盈廷訕笑爾爾。其在他一面,以考試制度,綿歷千百年不廢,又受試者已冠、未冠之別綦嚴,凡未冠者,每得題較易。於是男子之成人階段,在羣眾中保存餼羊[52]名號,一直與制科運命相終始,國人之好作偽也如此,抑何可歎!楊承之乃三楊之下一代,與子厚為外姻,恩誼至篤。鑒於此子詞賦書論,言皆英偉,小時之所造就,已如是卓卓,因而低徊其成人之年,並為旣成而毁,相與悲愁怨號無已。夫子厚固嚮主禮樂為虛器者,至於冠也,殆尤不能不歎為虛偽之虛偽者已。
[1]九原:本為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
[2]後查潘注,乃是元和四年,憑自江西入為京兆尹,與《舊唐書》所載合。然四年乃李夷簡劾憑之歲,仍非憑初尹京之歲,倘憑初尹京即被劾,憲宗將何自稱其治京兆有績耶?——章士釗原注。
[3]推躡:追查。
[4]《左傳·定公四年》:“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
[5]《尚書·君陳》:“無倚勢作威,無倚法以削。”
[6]三辰:《史記》、《漢書》中的《司馬相如傳》皆作“三神”。三神,《史記索隱》案:韋昭以為上帝、太山、梁父,如淳謂地祗、天神、山嶽也。
[7]《集解》:指裴駰的《史記集解》。
[8]朱新仲(1097—1167):朱翌。朱翌,字新仲,號省事老人。舒州人。政和八年(1118)進士。紹興中為中書舍人。因不附秦檜,被謫韶州十九年。孝宗初還朝,官至敷文閣待制、左朝議大夫。著有《猗覺寮雜記》等。此处《雜記》當指《猗覺寮雜記》。
[9]清酌庶羞:清酌,祭祀所用的酒。《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庶羞,多種佳餚。羞,通“饈”。
[10]厲:惡。
[11]“吾固”二句:蒼蒼,指天。《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耶?”信,信義。漠漠,同“寞寞”,寂靜無聲。神,神靈。
[12]倬乎:高大貌。
[13]“貫於”二句:意謂呂溫以教化為本和以直道行之,均達到了極致。貫,統貫,即一以貫之。化,教化。“貫於化始”,謂呂溫治理地方,統貫到底的方法還是以教化為起點。道,指直道而行。極,極致。
[14]忒:變更,差錯。
[15]中和允塞:中和,《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此指呂溫行事不偏不倚,中正溫和。允塞,充實,充滿。《尚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16]理行者,治行也,此言政治才能,不涉道德,因“治”字避諱不可用,以“理”代之。——章士釗原注。
[17]“志不得行,功不得施”兩句,他本祗“志不得施”一句,此從《文粹》本。——章士釗原注。
[18]慶雲:亦作“卿雲”、“景雲”,古人以為瑞祥。《竹書紀年》上:“十四年,卿雲見,命禹代虞事。”
[19]昭昭:明白。《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慘怛:憂傷,悲痛。《莊子·盜跖》:“慘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監於體。”
[21]關目:戲曲、小說中的重要情節。此指關鍵,最重要的地方。
[22]盱衡:觀察;縱觀。
[23]僢:古同“舛”。違背。
[24]語詳下部第五卷《評林·焦里堂之於柳文·三》。——章士釗原注。
[25]《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26]《詩》:應為“《書》”。《尚書·多方》:“我則致天之罰,離逖爾土。”“離逖爾土”句在《書》中,而非《詩》中。
[27]《論語·鄉黨》。
[28]《漢書》卷五十一《賈山傳》。
[29]《漢書》卷五十一《賈山傳》,注引孟康曰:劘,謂剴切之也。原文為“剴”,不為“割”。
[30]薪之楚:《詩經·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意為,叢叢雜亂的柴草,只割長長的荊條。後用“翹楚”比喻傑出的人才。
[31]《史記》卷一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
[32]《禮記·檀弓上》:“孔子之喪,有自燕來觀者,舍於子夏氏,子夏曰:‘聖人之葬人與?人之葬聖人也,子何觀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見若坊者矣,見若覆夏屋者矣,見若斧者矣,吾從若斧者焉。馬鬣封之謂也。今一日而三斬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33]浼:懇托。
[34]懋功:楊凝字。
[35]崖岸:矜莊,孤高。《明史》卷一百四十八《楊榮傳》:“性喜賓客,雖貴盛無稍崖岸,士多歸心焉。”
[36]追攝:追念記取。漢王粲《為劉荊州與袁譚書》:“願捐棄百痾,追攝舊義。”
[37]暖暖姝姝:淺見自喜。《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所謂暖姝者,學一先生之言,則暖暖姝姝而私自説也,自以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是以謂暖姝者也。”
[38]韓退之辨諱:李賀字長吉。父名晉肅,以是不應進士,韓愈為之作《諱辯》,賀竟不就試。《諱辯》曰:“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毁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
[39]《尚書·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40]《周易·繫辭上傳》。
[41]《尚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42]襦袴:短衣與褲。
[43]嚮言:古籍所載的一種特異現象。嚮,通“響”。《晉書》卷二十八《五行志中》:“吳孫休時,烏程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響言者,言於此而聞於彼。”後用為建言諷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清錢謙益《嚮言詩序》:“善聽嚮言者,莫如聖人。”
[44]孫休:字子烈,孫權第六子。三國時吳國的第三任皇帝,公元258年至264年在位。卒諡景皇帝。
[45]絳雲樓:錢謙益的藏書樓,晚年錢與其妾柳如是讀書於此,後失火被焚。
[46]河東君:柳如是。柳如是號河東君。
[47]出自《論語·堯曰》。
[48]紆軫:王逸注:“紆,曲也;軫,隱也。”洪興祖補注:“紆,縈也;軫,痛也。”委屈而隱痛。
[49]嶺岑碕礒兮,硱磳磈硊:朱熹《〈楚辭〉集注》、洪興祖《〈楚辭〉補注》、王夫子《〈楚辭〉通釋》均作“嶔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洪興祖補注:“嶔岑,山高險也。碕礒,石貌。”王夫子《〈楚辭〉通釋》:“碅,音傾。山高石危。如墜而壓然。”
[50]元稹:《紀懷贈李六戶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韻》。《全唐詩》卷四百六。
[51]陳眉公(1558—1639):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人。諸生。年未三十,隱居小昆山,杜門著述。工詩文,精書畫。著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等。
[52]《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告朔之禮,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頒來歲十二月之朔於諸侯,諸侯受而藏之祖廟。月朔,則以特羊告廟,請而行之。魯自文公始不視朔,而有司猶供此羊,故子貢欲去之。”後人因以“告朔餼羊”比喻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