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25年08月10日
二
柳文“以”、“用”字互使,“以此”與“用是”,亦同互使,惟“以此”承上與啓下均可使,“用是”專使以啓下。如《送文郁師序》:“若師者其可訕而黜耶?用是不復譏其行”,是,指上文師不可訕黜,用是不復譏其行者,猶謂:“以師不可訕黜而不復譏其行”,“用是”二字,專司啓下之職,至“以此”則不然。如《送僧浩初序》:“吾之所以嗜浮圖之言、以此與其人遊者”,此,指上文嗜浮圖之言,以此與其人遊,猶謂:“以嗜浮圖之言與其人遊”,“以此”在此處,職司啓下。至本序下文又云:“吾之好與浮圖遊以此”,此,指上文“不愛官、不爭能”以下數句,“以此”在此處,又職司承上。由是以知:“用是”祇單面使之啓下,而“以此”則雙面兼司啓下與承上,此一區別,應須留意。〔釗案:“吾之所以嗜浮圖之言以此與其人遊者”句,坊本“以此”絶句。〕
或曰:“以此與其人遊者”之上,有“吾之所以嗜浮圖之言”一句,此句中之“所”字胡指?曰:所,指上文不遺其中兼知石之韞玉。吾之所以嗜浮圖之言,猶謂:“吾之以不遺其中兼知石之韞玉,而嗜浮圖之言”,在本文連續兩句中,行使“所以”與“以此”兩種語調,殊嫌繳繞,讀者應嚴察文脈以清釐之。坊本在第一“以此”讀斷,視作結上,誤。
嚴格言之:子厚草此文時,於潔字工夫,未做到十分周密,假若“以此與其人遊者”句,將“以此”改作“用是”,如《答元饒州論政理書》:“用是尙有一疑焉”,讀者將較為容易了解。[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