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臣姓李,緣服食而喪身,其他同一敗癥,而皆與柳或韓有連,如李遜及遜弟建、李虛中、李道古、李干輩,舉大抵姓李,即前乎韓、柳,以服大丹著稱,卒乃昏眊溺斃,如太白,並亦姓李,嘻!何李唐天潢世系,紛紛求服食自了者之多也。茲據《全唐文紀事》[108]引《疑耀》一段以起例:

昌黎作《李干墓誌》,晚年復躬蹈之。白樂天誚退之亦好言服食事,嘗有詩曰:金丹同學都無益,姹女丹砂燒即飛,其序云:予與故刑部李侍郎早結道友,以藥術為事,乃知異端易惑,即高明之士亦所不免也。

《疑耀》者,舊題李卓吾〔贄〕著,其實乃張萱之書也。萱,博羅人,字孟奇,別號西園,萬曆舉人,博學多通,所著除《疑耀》外,尙有《彙雅》,足資考覽。《莊子》云:“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109],萱書之命名,蓋取於此,書凡七卷,皆考證之作。獨萱謂韓諫佛骨,晚乃與大顛遊,一若中間所經,彌有年載。其實退之因諫佛骨而貶潮州,其與大顛往來親切,乃彼足踏潮陽之日。一彼一此,反掌即得,於此可見退之作偽,並不心勞。

《李干墓誌》全文如下:

太學博士頓丘李干,余兄孫女壻也,年四十八,長慶三年正月五日卒,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在某縣某地,子三人,皆幼。初,干以進士為鄂岳從事,遇方士柳泌,從受藥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鉛滿一鼎,控中為空[110],實以水銀,蓋封四際,燒為丹砂云。余不知服食說自何世起,殺人不可計,而世慕尙益至,此其惑也。在文書所記,及耳聞相傳者不說,今直取目見,親與之遊,而以藥敗者六、七公,以為世誡。工部尙書歸登,殿中御史李虛中,刑部尙書李遜,遜弟刑部侍郎建,襄陽節度使、工部尙書孟簡,東川節度、御史大夫盧坦,金吾將軍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識。工部旣食水銀得病,自說若有燒鐡杖自顛貫其下者,摧而為火,射竅節[111]以出,狂痛號呼,乞絶其茵席,常得水銀,發且止,唾血十數年[112]以斃。殿中疽發其背死。刑部且死,謂余曰:“我為藥誤”,其季建,一旦無病死。襄陽黜為吉州司馬,余自袁州還京師,襄陽乘舸邀我於蕭洲,屏人曰:“我得祕藥,不可獨不死,今遺子一器,可用棗肉為丸服之”,別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訊之,曰:“前所服藥誤,方且下之,下則平矣”,病二歲竟卒。盧大夫死時,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藥,五十死海上。此可以為誡者也,蘄不死,乃速得死,謂之智,可不可也?五穀三牲,鹽醯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強食。今惑者皆曰:五穀令人夭,不能無食,當務減節鹽醯,以濟百味。豚魚雞三者,古以養老,反曰:“是皆殺人,不可食。”一筵之饌,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務鬼怪,臨死乃悔。後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則不然。”始病,曰:“藥動故病,病去藥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嗚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誌》中涉及殿中御史李虛中,退之於虛中別有誌,亦以服食為誡,並節錄有關之辭如下:

……君亦好道士說,於蜀得秘方,能以水銀為黃金,服之冀果不死。將疾,謂其友衛中行大受、韓愈退之曰:“吾夢大山裂,流出赤黃物如金,左人曰:是所謂大還者,今三矣。”君旣歿,愈追占其夢曰:“山者艮,艮為背,裂而流赤黃,疽象也,大還者大歸也”,其告之矣。……

“左人”二字不恆見,意者“左”如“證左”之“左”,左人即證人也。以本文論,退之旣闢虛中之服食,而輒以占夢終,夫占夢者,亦服食之流亞也。可見退之明以服食為誡,而暗中仍畏死,畏死則先之以占夢,旣乃陰蹈其服食之轍,而苦不自知,又何況退之闢佛乍了,乃亟亟求與大顛往還也?人心之矛盾律,其途徑大抵如此,凡相反甚者,其相接往往愈速。

《李干誌》中刑部侍郎李建,與樂天詩中故刑部李侍郎,同是一人,又即子厚《與李翰林書》所稱杓直足下者也。此人與韓、柳及夢得、樂天皆友好,子厚書中且及致藥餌事,特柳、李之誼,不及樂天所謂早結道友已耳。


[1]繳繞:糾纏,煩瑣。《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集解》:“如淳曰:繳繞猶纏繞,不通大體也。”

[2]富庶且教之:《論語·子路》:“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聳異:驚奇。司空圖《唐宣州王公行狀》:“相國鄭公肅,實公舅也,一見聳異,命子約為師友。”

[4]慮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見《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師古注曰:“慮,大計也,言諸侯皆欲同皇帝之制度,而為天子之事。”

[5]夫子之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語出《論語·學而》。

[6]徐仁甫謂:按《論語·學而》:“夫子之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之”猶“當”也,時間介詞。謂夫子當至於是邦時,必聞其政。……然則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聞兄之莅政三日,舉韓宣英以代己。”言聞兄當莅政三日,即舉韓宣英以代己。見徐仁甫:《讀〈柳文指要〉劄迻》。

[7]懷清臺:《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始皇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臺。”

[8]引文出自蘇轍:《欒城第三集》卷之八《詩病五事》。

[9]《詩病五事》在《欒城第三集》卷之八。非在《欒城後集》。

[10]引文出自蘇轍:《欒城第三集》卷之八《詩病五事》。

[11]儇薄:巧佞輕薄。

[12]間執:堵塞。《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間執讒慝之口。”此意為阻擾、破壞。

[13]《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14]近人:指曾國藩。曾國藩撰有《聖哲畫像記》。

[15]秦蕙田(1702—1764):字樹峰,號味經,江蘇金匱人,乾隆元年進士。入直南書房,累遷至工部尚書、刑部尚書。著《五禮通考》。

[16]杜君卿:杜佑。杜佑,字君卿,撰《通典》。

[17]張栻(1133—1180):字敬夫,號南軒,南宋理學家。曾官荊湖北路安撫使,著《〈論語〉解》、《〈孟子〉詳說》等,與朱熹、呂祖謙被稱為“東南三賢”。

[18]馬端臨:字貴與。宋元時學者,樂平人,著《文獻通考》。

[19]《國史儒林傳》:即《國朝儒林傳》,此書為阮元撰,四卷。

[20]褎然:枝葉漸長貌。此處意為明顯、赫然。

[21]張爾岐(1612—1677):字稷若,號蒿庵,清濟陽人。明末諸生,入清不仕,教授鄉里。精通《三禮》,著《天道論》、《中庸論》、《篤終論》等。

[22]江愼修(1681—1762):江永。江永,字慎修,婺源人。以考據見長。著有《〈周禮〉疑義舉要》、《〈禮經〉綱目》、《古韻標準》等。

[23]此段出自曾國藩《聖哲畫像記》,文字略有改動。

[24]衣食足然後禮儀興:原文出自王夫子《讀〈通鑑〉論》卷二《漢高帝》:“魯兩生責叔孫通興禮樂於死者未葬、傷者未起之時,非也。將以為休息生養而後興禮樂焉,則抑管子‘衣食足而後禮義興’之邪說也”。《管子·牧民》原文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25]刑之所取:李賢注:“去禮制人,刑以加之,故曰取也。”

[26]見《後漢書》卷四十六《陳寵傳》。

[27]《吹劍錄》:包括《吹劍錄》一卷,《續錄》三卷,《別錄》四卷,南宋俞文豹撰。成書於淳祐二年(1242)。俞文豹,字文蔚,括蒼人,生平不詳,為南宋後期人。

[28]溫公:司馬光,字君實,卒後被朝廷贈溫國公。

[29]禮不下庶人:見《禮記·曲禮上》。

[30]“孔子教其子鯉學《禮》”等句:見《論語·季氏》。

[3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語出《論語·泰伯》。

[32]杜陵:指杜甫。杜甫自稱杜陵布衣。杜甫生於唐睿宗太極元年(712),卒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元結生於唐玄宗開元七年(719),卒於唐代宗大曆七年(772),故曰元結與杜甫同時。

[33]當賢者類舉句,當去聲,宜當複詞,柳文習用,參看《答周君巢書》。——章士釗原注。

[34]祈大夫不見叔向:晉囚叔向,祈大夫以言諸公而免之,不見叔向而歸。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事見《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35]嚄唶:大聲呼叫,形容勇悍。《史記》卷七十七《魏公子列傳》:“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正義》:“《聲類》云:‘嚄,大笑。唶,大呼。’”借指勇悍之士。

[36]《答元使君書》:即《答饒州元使君書》,卞孝萱校訂:《劉禹錫集》卷十。

[37]剸劇:猶剸繁,裁處繁劇的政務。宋王安石:《賀運使學士轉官啟》:“剸劇外司。”

[38]釗案:“僚”上疑脫“同”字。——章士釗原注。

[39]寶龜:古代用以占卜吉凶的龜,引申指能決疑的人。《尚書·大誥》:“甯王遺我大寶龜。”

[40]狡獪:詭詐。

[41]餌:服食。

[42]類:相似。

[43]憒:昏亂,煩亂。

[44]釗按:宜,恐是“疑”字之誤。——章士釗原注。

[45]仍,頻也,句謂頻頻習慣於謬誤。——章士釗原注。

[46]尋尺:尋,計量單位,一尋等於八尺。尋尺,指大小。

[47]油然:光潤貌。

[48]炯然:明亮貌。

[49]夷:平。

[50]釗案:“康寧”疑作“寧康”,以腸、康為韻。——章士釗原注。

[51]淹顇:淹,久。顇,通“瘁”、“悴”,勞累。

[52]纇:缺點,毛病。

[53]偃蹇:困頓,窘迫。此處指困瘁。

[54]幽關:內心深處。

[55]按此段“偃蹇壅鬱”句,當移在“心煩喜怒”下,而將“壅鬱”乙轉,使叶韻。“由其精密而出者”至此,數段落用韻如下:一,輝、微韻,兩句一韻。二,柔、流韻,腸、康韻,舒、愉韻,一句一韻。三,澀、骨韻,發、撲韻,兩句一韻。四,風、聰韻,怒、壅韻,剛、平韻,兩句一韻。平,叶皮陽切,音龐,張籍《祭韓愈》詩,亦如此叶。——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陰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已平。——章士釗原注。

[56]貫:射穿。

[57]“液瞞”出《莊子》:“以為門戶則液瞞。”液,津也,瞞,謂脂出樠樠然也。謝惠連詩:“永保液瞞。”或云:《莊》本作“樠”,以“瞞”為“樠”,誤。——章士釗原注。

[58]脰:頸項。

[59]豌:同“宛”,屈曲,此指馬足曲。

[60]砥礪:磨石。

[61]“徐之”二句:糞壤,穢土,肥土。封大社,《尚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貢惟土五色。”孔傳: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

[62]“荊之”二句:《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包匭菁茅。”茅,菁茅,荊楚特產。縮酒,祭祀時的儀式之一,把酒倒在束成捆的青茅上滲下去,就像神飲了一樣。

[63]“泗濱”二句:《尚書·禹貢》:“(徐州)泗濱浮磐。”泗濱,即泗上,孔子曾在泗上講學授徒。孔傳:“泗水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磐。”浮磐,謂石出於水若浮者。考,敲擊。

[64]魯之晨飲其羊:《孔子家語·相魯》:“魯之販羊有沈猶氏者,常朝飲其羊以詐市人……及孔子之為政也,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

[65]關,穿也,輠,回轉也。——章士釗原注。清補注:《禮記·雜記下》:“古者貴賤皆杖。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於是有爵而後杖也。”謂作輪之人,以扶病之仗,關穿車轂中,回轉其輪。轂,車輪中間車軸貫入處的圓木。安裝在車輪兩側軸上,使輪保持直立不至於內外傾斜。

[66]“盧之”二句:《柳宗元集》卷三十二《與崔連州論石鐘乳書》引韓醇注曰:“《揚子》:扁鵲,盧人也,而醫多盧。”盧,地名,春秋時齊地,在今山東長清西南。扁鵲出生於盧地。

[67]“西子”二句:西子,西施。矉同“顰”,皺眉。惡,醜。《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此即“東施效顰”成語之由來。

[68]當:配。

[69]孫月峰云:褚少孫續《外戚世家》:尹夫人曰:視其身貌形狀,不足以當人主矣。當侯王,與“當人主”為一類詞。——章士釗原注。清補注:當,配也。

[70]“山西”二句:《國語·周語中》:“夫戎狄冒沒輕儳,貪而不讓。”儳,上下不整齊。一說意為貪。凶門:古代將軍出征時,鑿一扇向北的門,由此出發,以示必死的決心,稱凶門。《淮南子·兵略》:“將已受斧鉞,辭而行,乃剪指爪,設明衣,鑿凶門而出。”閫外,統兵在外。閫,郭門,國門。《史記》卷一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

[71]騃:愚,呆。

[72]謀謨:謀劃。

[73]《經》:此指《神農本草經》。

[74]黃芩以腐腸:《柳宗元集》卷三十二《與崔連州論石鐘乳書》引孫汝聽注曰:“陶隱居云:黃芩,圓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內皆爛,故曰腐腸。”

[75]《夢溪筆談》卷九。

[76]《本草》:指《本草綱目》第九卷《石部·石鐘乳》。

[77]《隨筆》:應為“《詩話》”。以下引語出自袁枚《隨園詩話》卷一五,第三七則。非出自《隨園隨筆》。

[78]孔毅夫《雜說》:即《孔氏雜說》,宋孔平仲撰。孔平仲,字義甫,一作毅夫,臨江新喻人。治平二年(1066)進士,官集賢校理,紹聖中出知衡州,有《平仲清江集鈔》、《孔氏雜說》等傳世。

[79]白居易:《思舊》詩云:“退之服硫磺,一病迄不痊”。《全唐詩》卷四百五十二。香山,即白居易。白居易晚號香山居士。

[80]呂汲公(1027—1097):呂大防。呂大防,字微仲,祖籍汲郡。皇祐初進士及第。元祐元年拜尚書右丞,進中書侍郎,封汲郡公。曾校定《韓愈集》,並撰《韓愈年譜》。

[81]援鶉堂:姚範。姚範,字南菁,號薑塢,桐城人。撰《援鶉堂詩集》七卷,卒後,後人收其手跡之僅存者編為《援鶉堂筆記》。

[82]巨屨、小屨同價:《孟子·滕文公上》:“‘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83]覆瓿:喻著作毫無價值或不被人重視。陸遊《秋晚寓歎》詩:“著述終覆瓿,得句漫投囊。”

[84]詆諆:譭謗污蔑。

[85]章句師:指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於辨析章句的人。

[86]唐應德:唐順之。

[87]請讀者參閱下部卷十五《書〈論石鐘乳書〉後》。——章士釗原注。

[88]見《漢書》卷五十一《路溫舒傳》。

[89]《全唐文·路隨修定〈順宗實錄〉錯誤奏》:“近見衛尉卿周居巢……”“君”作“居”,誤。——章士釗原注。

[90]軒豁:高大開闊。唐韓愈《南海神廟碑》:“乾端坤倪,軒豁呈露。”此指袒露。

[91]句當是“惇大幕府之政”,脫一“幕”字。“惇大”本《書》:“惇大成裕”,惇,作單一動詞用者殊罕。——章士釗原注。

[92]彳亍而無所趨:行動遲緩。趨,快步行走。

[93]拳拘而不能肆:拳拘,蜷曲。肆,舒展。

[94]槁焉若枿:槁,乾枯,憔悴。枿,樹木砍伐後剩餘的部分。

[95]隤焉:精神萎靡不振。

[96]山澤之臞:指神仙。臞,瘦。《漢書》卷五十七《司馬相如傳》:“相如以為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

[97]處焉:指作處士,不做官。

[98]出焉:出來做官,出世。

[99]耈:長壽。

[100]昧昧而趨:昧昧,糊塗。趨,旨趣。謂糊里糊塗地去追求某種旨趣。

[101]屯屯:無知貌。

[102]何焯:《義門讀書記》第三十六卷《河東集中·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何焯原文為“‘昧昧而趨’至‘高明之圖哉’。為韻語。甚古。”與章士釗此處所述似有出入。

[103]《漢書·賈誼傳》:“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白居易《續古詩》:“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宜當備嬪御,胡為守幽獨。”時“宜當”字已通用了數百年。——章士釗原注。

[104]蔣之翹(1596—1659):字楚穉(楚稚),號石林,又號雪樵,別署石戶農,明代浙江秀水人,藏書家。撰有《〈韓昌黎集〉輯注》、《〈柳河東集〉輯注》等。

[105]世綵堂本:南宋度宗咸淳年間廖瑩中所刻的《河東先生集》。瑩中字群玉,號藥洲,福建邵武人,為賈似道門客。其刻印的《河東先生集》,刊印精美,歷代屢有翻刻,在柳集流傳中影響甚大。

[106]林畏盧:林紓,號畏盧。

[107]漫溷:雜亂、散亂。

[108]《全唐文紀事》:清代陳鴻墀撰。陳鴻墀,字範川,浙江嘉善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工詩。

[109]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語出《莊子·齊物論》。滑疑之耀:迷亂人心地炫耀。滑,滑亂人心;疑,使人心疑惑。圖,圖謀。可引申為圖謀摒棄。

[110]控中為空:控,《韓愈全集校注》作“按”。屈守元、常思春主編:《韓愈全集校注》,第五冊,第2571頁,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高海夫主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昌黎文鈔》亦作“按”。按中為空,意為,把(鉛)當中加以擠壓,弄成一個空處。

[111]竅節:人體的孔竅關節。

[112]“年”疑“日”字之誤。發且止,謂唾血發且止也,此倒裝句。——章士釗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