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清末,興化李詳[76]以博雅著稱,所刊《媿生叢錄》有一條云:“柳子厚《柳州謝上表》:潢汙易竭,抑有朝宗之願,案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牋》:潢汙之水,願朝宗而每竭,注未引。”此詳徒自炫其博覽耳,初未計《柳州謝上表》之為贋作,[77]又“潢汙”與“朝宗”皆常語,文人隨意使用,並不自覺語之何自出也。王荊石[78]云:“柳表悉衝口而成,不琢自工”,斯語得之。《王京兆賀嘉蓮表》云:“香激大王之風,影耀天泉之水”,天泉,廖注引沈約《宋書》:“文帝永嘉二十一年,天泉池池蓮同幹”,惟此天泉池者,原本是天淵池,“淵”以避唐諱而改作“泉”,於是唐以後人,翻印唐以前書,亦多乘便而改作“泉”。聞者習焉弗察,渾忘“淵”字之典祖,甚至以唐人李義山作詩,有句曰:“天泉水暖龍吟細”,讀者並遽斷然指作義山胎息子厚。吾前引徐位山《管城碩記》,即使人一覽而知其誤會之由來,甚矣名著簽注之工煩,且往往所簽竟出作者意料之外也,吾意簽柳尤為如此。試思柳州上綜三古,下籠百代,所須典實,隨手拈來,所涵類語,應念即至,可能有微誤而決不至有大錯。此詣自非飣餖小儒所能理會,而亦斷非子厚本人及崇仰子厚者之所顧恤,豈區區“潢汙之水”之必求謝朓證其能“朝宗於海”也哉?
[1]《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2]《詩經·周頌·烈文》:“烈文辟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
[3]《尚書·大禹謨》:“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於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禹拜稽首,固辭。”
[4]《尚書·舜典》:“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臣。”
[5]胡廣(91—172):字伯始。南郡華容人,官至太尉,封安樂鄉侯。諡文恭。東漢名臣。學究五經。
[6]彭叔夏:廬陵人。南宋學者。進士。著《〈文苑英華〉辨證》十卷。《文苑英華》為北宋官修大類書,號為詞翰淵藪,然矛盾、錯訛處實多。彭叔夏乃與周必大合作,遵“沿襲錯訛當改、別有依據不可妄改、義可兩存不必輕改”三原則,校讎考訂,編成《〈文苑英華〉辨證》一書。
[7]王益知:章士釗的秘書。
[8]一葵字仲舒,常州人,所著除《偶雋》外,有《堯山堂外紀》及《唐詩選》。吾所見《偶雋》乃鈔本,不知曾否刊行。——章士釗原注。清補注:蔣一葵,字仲舒,號石原,常州人。萬曆二十二年(1594)舉人,歷官靈川知縣、京師西城指揮使、南京刑部主事。有書齋曰“堯山堂”,主要著作有《堯山堂外紀》、《堯山堂偶雋》、《長安客話》等。
[9]《尚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恆性。”
[10]《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1]楊子幼《答孫會宗》:楊子幼(?—前56),即楊惲。楊惲,字子幼,華陰人。因告發霍禹謀反,被封為平通侯,遷中郎將。後因故失爵位,家居以財自娛。其友孫會宗與書諫戒,惲報書中有“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旣”句,被認為大逆不道,判腰斬。孫會宗亦被免官。參見《漢書》卷六十六《楊惲傳》。
[12]《禮記·檀弓上》:“子思曰:‘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
[13]語見《禮記·檀弓下》。
[14]王志堅(1576—1633):字弱生,一字聞修,號淑士,江蘇昆山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遷員外郎中。天啟二年(1622)起督浙江驛傳。崇禎四年,復以僉事督湖廣學政,卒於官。著有《四六法海》、《表異錄》等。《表異錄》集錄古書所記載的異名僻語,二十卷。其弟王志慶敘而刻之,稱其“征奇集異,粲然炫目”。
[15]宅憂:處在父母喪事期間。
[16]諒陰:指居喪。多用於帝王。
[17]諸將盡讙:語見《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
[18]黎民於變時雍:語見《尚書·堯典》。
[19]踖踧:亦作“踧踖”,局促不安。
[20]李庾(?—874):字子虔,李唐宗室。開成間登進士第。會昌三年任荊南節度推官。大中十年為殿中侍御史、分司東都,咸通間任中書舍人、湖南觀察使。工辭賦,代表作有《西都賦》、《東都賦》(稱《兩都賦》)。《兩都賦》寫長安與洛陽,直接上繼班固、張衡,為唐代少見的大賦,作於唐文宗太和四年或五年。
[21]傅咸詩:指傅咸《贈何劭王濟》詩。詩曰:“二離揚清暉。攜手升玉階。”傅咸(239—294),字長虞,北地泥陽人。傅玄之子。曾任尚書右丞、冀州刺史、御史中丞等職。為官疾惡如仇,直言敢諫,曾上疏主張惟農是務。
[22]《周易·說卦傳》:“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23]《周易·離卦》之《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24]《隋五郊歌》:見《隨書》卷十五《音樂志下》。
[25]時苦薆薆:“苦”,張連科《司馬相如集編年箋注》作“若”,近是。薆薆:陰暗不明貌,通作“曖曖”。
[26]此段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
[27]《詩經·齊風·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28]眚災肆赦:眚災,因過失而造成災害。《尚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29]二王之後:周武王在分封諸侯之時,將部分商人之後封到宋國,夏人之後封到杞國。故稱“二王之後”。
[30]車蓋亭之獄:宋哲宗元祐初,高太后臨朝,啟用舊黨,排斥新黨。前宰相、新黨中人蔡確貶知安州。其間,蔡確嘗遊車蓋亭,並作《夏日登車蓋亭》十絕句。時知漢陽軍吳處厚箋釋此詩,認為皆涉譏訕,蔡確遂貶英州別駕、新州安置,並死於貶所。史稱“車蓋亭詩案”。
[31]《聽政第二表》:即《禮部為文武百寮請聽政表三首》之二。
[32]《索隱》:指《史記索隱》。唐代司馬貞撰,共三十卷。是對《史記》的注解。該書考證了《史記》中的人名、史實、司馬遷生平等。注解音義並重,內容翔實,對疏誤缺略補正頗多。與裴駰的《史記集解》、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合稱“《史記》三家注”。司馬貞,字子正,唐開元時人。《新》、《舊唐書》無傳,生平事蹟不詳。據《史記索隱·序》自題“朝散大夫國子博士弘文館學士河內司馬貞”,可知他是河內人。
[33]鄭司農(?—83):鄭眾。鄭眾,字仲師,河南開封人。鄭興子。官至大司農,因此又被稱為鄭司農。明《三統曆》,兼通《易》、《詩》,著有《〈春秋〉難記條例》和《〈春秋〉刪》。參見《後漢書》卷三十六《鄭范陳賈張列傳》。
[34]太皇太后:應為“太上皇后”。
[35]卜商:《毛詩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36]魏邵陵厲公用為年號:魏邵陵厲公,指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三位皇帝曹芳。曹芳(232—274),魏明帝曹叡之養子。公元239—254年在位,年號正始、嘉平。曹芳於235年被封為齊王,239年曹叡病逝後繼立為帝。254年,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炎代魏稱帝後,改封曹芳為邵陵縣公。274年,曹芳病逝,諡號為厲公。參見《三國志》卷四《齊王芳》。
[37]正始體:正始為曹芳年號,從公元240年到249年。當時玄風漸興,士大夫唯老莊是宗,競尚清談,世稱“正始之風”。時嵇康、阮籍等的詩,被稱為“正始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
[38]“三善”出《禮記》:指《禮記·文王世子》。
[39]保合太和:《周易·乾卦》:“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40]天惟發祥:《詩經·商頌·長發》:“濬哲維商,長發其祥。”
[41]唐叔慚同穎之異:《尚書·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於東,作《歸禾》。”
[42]班、史謝蓮葉之奇:班,班固所著《漢書》。史,指司馬遷,著《史記》。《史記》和《漢書》都有漢武帝元豐二年(前109)芝草生於甘泉宮的記載。《漢書》卷六《武帝紀》:甘泉宮內中產芝,九莖連葉。乃赦天下,作《芝房之歌》。《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夏,有芝生殿防內中。
[43]抃:拍手,鼓掌。
[44]李賓之(1447—1516):李東陽。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諡文正。祖籍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人。明代中後期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45]《詩經·小雅·甫田》:“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薿,茂盛貌。
[46]嵇康:《幽憤詩》。
[47]鞶帨:腰帶和佩巾。鞶,大帶;帨,佩巾。比喻雕飾華麗的辭采。劉勰《文心雕龍·序志》:“飾羽尚畫,文繡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
[48]湛湛:露濃貌。《詩經·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毛傳:“湛湛,露茂盛貌。”
[49]瀼瀼:露水盛多。《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零瀼瀼。”毛傳:“瀼瀼,盛也。”
[50]麗則:美麗典雅。漢揚雄《法言·吾子》:“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
[51]阮籍:《詠懷》。《昭明文選》卷二十三。阮籍,字嗣宗。
[52]徐文靖(1667—1756):字容尊,一字禺尊,號位山,室名志寧堂,安徽當塗人。雍正元年舉人,乾隆元年薦試博學鴻詞,罷歸。十六年會試,特授翰林院檢討。主要著述有《管城碩記》、《山河兩戒考》、《志寧堂稿》、《禹貢會箋》等。《管城碩記》是徐氏整理的歷年讀書筆記,是其代表作。此書考訂經典,駁難傳統注疏,旁及子史雜說,材料豐富,立論有據。
[53]朱注:清代朱鶴齡箋注李商隱詩。朱鶴齡(1606—1683),字長孺,號愚庵,江南吳江人。明諸生,入清不仕。長於箋疏之學,先後箋注杜甫、李商隱集行世。
[54]《尚書·大禹謨》:“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帝念哉!”
[55]張仲素(約769—819):字繪之,符離人,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元和間,任司勳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
[56]布濩:遍佈;布散。張衡:《東京賦》:“聲教布濩,盈溢天區。”
[57]旱暵:亦作“旱熯”。不雨干熱。《周禮·地官·舞師》:“教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
[58]霶霈:大雨。漢焦贛《易林·巽之離》:“隱隱大雷,霶霈為雨。”
[59]商羊之舞:商羊:傳說中的鳥名。據云,大雨前,常屈一足起舞。《孔子家語·辨政》:“齊有一足之鳥,飛集於宮朝,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使使聘魯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曰商羊,水祥也。昔童兒有屈其一腳,振訊兩肩而跳,且謡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今齊有之,其應至矣。急告民趨治溝渠,修隄防,將有大水為災。’頃之大霖雨,水溢泛诸国。”
[60]肸蠁:散佈,彌漫。多指聲響、氣體的傳播。比喻靈感通微。左思《蜀都賦》:“天帝運期而會昌,景福肸蠁而興作。”“蠁”,《昭明文選》作“饗”。
[61]《詩經·小雅·莆田》:“以社以方,我田旣臧。農夫之慶,琴瑟擊鼓。”
[62]《詩經·大雅·雲漢》:“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63]蘇、王:蘇軾、王安石。
[64]“透漏”一作“逗漏”,《集韻》:逗音透,義並同。——章士釗原注。
[65]唐文皇: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卒後,諡為文,故稱文皇。
[66]在宥:《莊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則治,治之則亂也。”後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無為而化。在:優遊自在;宥:寬容自得。
[67]燕、許:燕,指張說,張說曾被封為燕國公;許指蘇頲,蘇頲曾被封為許國公。兩人在睿宗、玄宗朝皆有文名,俱掌朝廷制誥著作,人稱“燕許大手筆”。
[68]鴻軒:鴻雁高飛。比喻舉止不凡。顏延之《五君詠·向常侍》:“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
[69]崔、李:崔,指崔融,李,指李嶠。崔融(653—706),字安成,齊州全節人。曾官鳳閣舍人,知制誥。為文典麗,武后朝公文,多出其手。李嶠(645?—714?),字巨山,趙州贊皇人。曾官禮部尚書、中書令,為武后及中宗朝四位大學士之一,文學聲名卓著,與崔融、蘇味道、杜審言並稱“文章四友”。
[70]豹別:指有文采。漢揚雄《法言·吾子》:“君子豹別,其文蔚也。”
[71]英公一檄:指駱賓王代徐敬業寫的《討武則天檄》。徐敬業為徐勣孫,襲英國公,故稱英公。武則天謀篡唐,徐敬業起兵反武氏,駱賓王為徐敬業寫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因駱賓王時貶臨海丞,處於基層,如在草野,故稱出自草澤手。
[72]壺子:即壺丘子,名林,戰國鄭人,列子之師。《莊子·應帝王》:“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
[73]杜權:謂閉塞中已顯出一點活力。《莊子·應帝王》:“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權,權變。
[74]糠粃猶為堯舜:糠粃,癟穀和米糠,喻瑣碎、無用之物。《莊子·逍遙遊》:“是其塵垢粃糠,猶將陶鑄堯舜者也。”
[75]蔣心餘(1725—1784):蔣士銓。蔣士銓,字心餘,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鉛山人。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曾官內閣中書。
[76]李詳(1858—1931):字審言,慎言,又字窳生、愧生,號百藥生,晚號輝叟,江蘇興化人。入民國後,曾任東南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特約著述員。主要著作有《愧生叢錄》、《〈文心雕龍〉補注》、《〈顏氏家訓〉補注》、《汪容甫文箋》、《〈文選〉萃精說義》等,以箋注之學為多。《愧生叢錄》為文學批評性質的論著。
[77]此在《柳州謝上表》下有說明。——章士釗原注。
[78]王荊石(1534—1614):王錫爵,字元馭,號荊石,太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