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中丞者,裴行立也,黃賊為邕管草賊黃少卿。

當管奉詔,與諸管齊進:當管即桂管,行立為桂管觀察使,故曰當管,猶子厚在永州,稱永州為當州。諸管則謂容管、邕管、廣南等路。

還師已期於席上:廖引趙充國上屯田十二事,其十一事曰:“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師古曰:信讀如伸。〕從枕席上過師。〔鄭氏曰:橋成,軍行安逸,若於枕席上過也。〕”“過師”改作“還師”,“枕席上”截成“席上”,隸事轉晦。何屺瞻云:“《王言解》:明王之道,其征也,必還師衽席之上。”[26]釗案:何解為得。

效黎獻於天吏:《書》:“萬邦黎獻。”[27]黎獻,黎民之賢者。又“天吏逸德,烈於猛火。”[28]

不索何獲:《左》:“上國有言曰:不索何獲?”語本吳光[29]。

拱稽致命:《吳語》:夫差陳士百人為徹行,行頭皆擁鐸拱稽[30],注:拱,持也,稽,棨戟也。或云:稽,計兵名籍。

拔距之材:《漢·甘延壽傳》:“投石拔距,絶於等倫。”顏師古曰:拔距者,有人連坐,相把據地,距以為堅,而能拔取之。

孔大夫貞直冠時: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孔戣。

楊中丞以義烈為己任,勳襲太常:御史中丞、容管經略使楊旻,“陽”誤作“楊”。旻為神策行營節度使惠元少子,惠元立功建中、貞元間,死李懷光之難。

安南李中丞以英武為家風:御史中丞、安南都護李象古,象古,嗣曹王皋之子。

文過於典重,幾類俳體,子厚晚年為此文,迹似以文為戲,此等文字,宜入《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