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室女雷五葬誌
為小女子誌葬,非禮所有,而子厚屈於情,卒為之,以此窺見子厚蓄妓於家,其所妓者,殆妾也歟!子厚自二十七歲而鰥,家缺主婦,身遷萬里者,達二十年,其所以勝此者,今始知之。
以攻石之後也:此謂覓石作碑,計時已來不及。
馬室女,以他人姓兼行第而得名,此亦可記。
[1]韓醇:字仲韶,臨邛人。生平不詳。曾先後注韓、柳二集。注《柳集》成書於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
[2]元和:應為“貞元”。柳宗元妻楊氏卒於貞元十五年,非元和十五年。見柳宗元《亡妻弘農楊氏志》。
[3]“楊惲婦之能為秦聲”二句:《楊惲報孫會宗書》:“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見《漢書》卷六十六《楊惲傳》。
[4]於此有考釋:考釋詳見《體要之部》第四十一卷《祭崔氏外甥文》。
[5]蘇子美(1008—1048):蘇舜欽。蘇舜欽,字子美,開封人。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校理、監進奏院等職。在監進奏院任,因以賣廢紙錢為祀神酒會,被誣“監主自盜”,罷職閒居蘇州,築滄浪亭以居。後復起為湖州長史,旋病故。詩名與梅堯臣齊,人稱“蘇梅”。著有《蘇學士文集》。
[6]《禮記·曲禮上》。
[7]任昉(460—508):字彥升,小名阿堆,樂安博昌人。南朝梁文學家。
[8]音:《梁書》卷十四《任昉傳》,《昭明文選》卷四十,均作“旨”。
[9]宣德太后:名王寶明,南齊鬱林王蕭昭業母。昭業即帝位後,尊為皇太后,稱宣德宮。見《南齊書》卷二十《文安王皇后傳》。
[10]《禮》:指《儀禮》。《儀禮·喪服傳》:“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不滿八歲以下皆為無服之殤。”
[11]陶九成廣錄娘字之用:見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四《婦女曰娘》。陶九成,即陶宗儀。陶宗儀,字九成,號南村,路橋人。約生於元延祐元年(1314)前後,卒年不詳。著有《南村輟耕錄》、《書史會要》等。
[12]《義門讀書記》第三十五卷,《河東集上》。
[13]淮陰鐘室之蕭公:《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14]呂祿北軍之酈生:《史記》卷九十五《酈商列傳》:“商事孝惠、高后時,商病,不治。其子寄,字況,與呂祿善。及高后崩,大臣欲誅諸呂,呂祿為將軍,軍於北軍,太尉勃不得入北軍,於是乃使人劫酈商,令其子況紿呂祿,呂祿信之,故與出遊,而太尉勃乃得入據北軍,遂誅諸呂。是歲商卒,諡為景侯。子寄代侯。天下稱酈況賣交也。”
[15]《唐音癸籤》:明代胡震亨著。主要收集宋、明人論唐詩的詩話和筆記,並時加編者按語。胡震亨,字孝轅,號赤誠山人、遯叟,海鹽人。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中舉,官至兵部員外郎。
[16]“陽虎取大弓”二句:《春秋·定公八年》:“盜竊寶玉大弓。”杜注:“盜,謂陽虎也。家臣賤,名氏不見,故曰盜。寶玉,夏后氏之璜。大弓,封父之繁弱。”
[17]憸險:奸邪險惡。
[18]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七十四《〈順宗紀〉所書善政》。
[19]求見二王不得,至宿坊肆以俟,此不過如今之購物或購票偶擺長龍耳,亦何醜不可掩之有?一人千錢,肆主所得,此與二王何關?——章士釗原注。
[20]周公流言之懼:武王病逝,繼立之成王年幼,周公輔政。管叔、蔡叔心忌周公,散佈流言,說周公有篡位之心。
[21]運丁陽九:丁,遭逢。陽九,指災荒年景和厄運,此指艱難局勢。謂王叔文遇到複雜艱難的政局。
[22]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十五《順宗》。
[23]儇巧:慧黠刁巧。
[24]儇薄:巧佞輕佻。
[25]賈耽之待樊澤:《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八《賈耽傳》:“興元元年二月,耽使行軍司馬樊澤奏事於行在,澤既復命,方大宴諸將,有急牒至,言澤代耽為節度使,而召耽為工部尚書。耽得牒內懷中,宴飲不改容。及散,召樊澤,以詔授之曰:‘詔以行軍為節度使,耽今即上路。’因告將吏使謁澤。牙將張獻甫曰:‘天子巡幸山南,尚書使行軍奉表起居,而行軍敢自圖節鉞,潛奪尚書土地,此可謂事人不忠。軍中皆不伏,請殺樊澤。’耽曰:‘公是何言歟!天子有命,即為節度使矣。耽今赴行在,便與公偕行。’即日離鎮,以獻甫自隨,軍中乃安。”
[26]汩汩:沉沒,淪落。王羲之《用筆賦》:“沒沒汩汩,若濛汜之落銀鉤;耀耀晞晞,狀扶桑之掛朝日。”
[27]九京:即九原,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後泛指墓地。此指九泉、地下。
[28]陳亦韓(1676—1754):陳祖範。陳祖範,字亦韓,號見復,江蘇常熟人。歷主多家書院講席。乾隆十六年,被授國子監司業銜。著有《陳司業文集》等。
[29]方樸山(1680—?):方楘如。方楘如,字若文,一字文輈,號樸山,浙江淳安人。曾受業於毛奇齡。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官順天豐潤知縣。後去職,潛心學術。
[30]朱蒼湄:朱文翰。朱文翰,字屏滋,號蒼(滄)湄,安徽歙縣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刑部主事,官至浙江溫處道。著有《退思粗訂稿》等。
[31]羅阹:抓捕。
[32]臨危對盧植,始悔用龐萌:出自李商隱《有感二首》。盧植:東漢未年人。何進謀誅宦官事泄被殺後,宦官張讓、段珪劫少帝逃往北宮。盧植執兵器於半道中指斥宦官罪惡,段珪等大為恐懼。後宦官又劫少帝逃向小平津,盧植連夜追趕,殺宦官數人,奪回少帝。此以盧植比令狐楚。令狐楚在甘露之變發生後,與鄭覃因系左、右僕射,被文宗召入,留宿中書省,參與處決機務。龐萌:東漢初人,曾任侍中,為光武帝信任,後反叛。劉秀深悔錯用了他。此以龐萌比李訓、鄭注。
[33]《尚書·周書·洛誥》:“大相東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於洛師。”
[34]樊汝霖:字澤之,金堂(今屬四川)人,宣和六年(1124)進士,官至瀘州安撫使。
[35]嚄唶:大聲呼叫。形容勇悍。
[36]不改父:《論語·里仁》:“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此處王西莊暗示憲宗不孝。
[37]退之以共吺詛叔文:共吺,亦作“共兜”。共工和驩兜的合稱。泛指凶逆之臣。韓愈《寄三學士》詩:“昨者京師至,嗣皇傳冕旒。赫然下明詔,首罪誅共吺 。”
[38]《論語·子張》:“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39]軒羲神武:李商隱《韓碑》:“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軒與羲。”
[40]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
[41]山陽:應為“陽山”。下同。韓愈於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貶連州陽山。
[42]《行狀》:指李翱的《韓公行狀》。《韓愈全集校注》(五),第3093頁。
[43]《神道碑》:指皇甫湜的《韓文公神道碑》。《韓愈全集校注》(五),第3103頁。
[44]《岳陽樓詩》:指韓愈的《岳陽樓別竇司直》。《韓愈全集校注》(一),第246頁。
[45]《憶昨行》:指韓愈的《憶昨行和張十一》。《韓愈全集校注》(一),第292頁。
[46]魏仲舉:建安人,宋寧宗慶元年間書賈,曾經刊行過《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並輯呂大防《韓吏部文公集年譜》一卷,程俱《韓文公歷官記》一卷,洪興祖《韓子年譜》五卷,編為《韓文類譜》七卷。
[47]裱:當為“表”。
[48]見韓愈:《上李尚書書》,《韓愈全集校注》(三),第1580頁。
[49]山陽:應為“陽山”。
[50]山陽:應為“陽山”。
[51]伈伈俔俔:伈伈,恐懼的樣子;俔俔,怯懦貌。此指小心翼翼的樣子。
[52]文道希(1856—1904):文廷式。文廷式,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道兮),號雲閣(亦作芸閣),別號純常子、羅霄山人、薌德。江西萍鄉人。出生於廣東潮州,少長嶺南,為陳澧弟子。光緒十六年(1890)榜眼。1898年戊戌政變後出走日本。1904年逝世於萍鄉。
[53]咸通四年,守左散騎常侍權知禮部貢舉蕭倣,以雜文榜中數人有故,放榜後發覺,貶蘄州刺史。倣有《與人雪薛扶狀》一通,薛扶即榜中有故之舉子也。狀云:“況孔振是宣父冑緖,韓綰即文公令孫,蘇鶚故奉常之後,雁序雙高,而風埃久處,柳告是柳州之子,鳳毛殊有,而名字陸沈。”柳告不知是周六抑周七。韓綰乃退之孫。蘇鶚字德祥,武功人,曾撰《杜陽雜編》三卷。——章士釗原注。
[54]溪:疑為“徙”。
[55]杜牧之文:指杜牧《唐故岐陽公主墓誌銘》:“尚書在澧州三年,主始入後出,中間不識刺史廳屏。”見《杜牧集繫年校注》第三冊,中華書局,2008年10月版。
[56]窈娘:中國婦女纏足的始作俑者。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纏足》:“惟《道山新聞》云,李後主宮嬪窈娘,纖麗善舞。後主作金蓮,高六尺,飾以寶物細帶瓔珞,蓮中作品色瑞蓮。令窈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為雲中,迴旋有凌雲之態。……由是人皆效之。”
[57]仲壬之年:仲壬,亦稱中壬,商湯之子,外丙之弟,商朝的第四位君王。《史記》稱他在位四年後去世。仲壬之年即指四歲。
[58]吳摯父《點勘》:指吳汝綸的《〈柳州集〉點勘》。
[59]魯相瑛:姓乙,字仲卿。东汉人。为魯相时,曾上書請於孔廟置百石卒史一人,執掌禮器廟祀之事。
[60]雲仍:亦作“雲礽”。指後繼者。
[61]閻幼甫:閻鴻飛。閻鴻飛,中國同盟會會員。早年留學德國。辛亥長沙光復後,任湖南軍務部部長。後任浙江省政府秘書長、公安局長、民政廳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文史館館員。
[62]歸莊字玄恭,明諸生,國變後,野服終身,往來湖山,與同邑顧炎武善,因有歸奇顧怪之目。——章士釗原注。
[63]《音韻五書》:殆指《音學五書》。《音學五書》是研究漢語上古音的著作。顧炎武著。大約成書於1643年,全書分音論、詩本音、易音、唐韻正、古音表五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