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得與柳有關之詩
劉夢得工為絶句,有《傷愚溪》三首,幷引:
故人柳子厚之謫永州,得勝地,結茅樹蔬,為沼沚,為臺榭,目曰愚溪。柳子歿三年,有僧遊零陵,告余曰:愚溪無復曩時矣。一聞僧言,悲不能自勝,遂以所聞為七言以寄恨:
溪水悠悠春自來,草堂無主燕飛回,隔簾惟見中庭草,一樹山榴依舊開。
草聖數行留壞壁,木奴千樹屬鄰家,惟見里門通德牓,殘陽寂寞出樵車。
柳門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
子厚善書,兼能作草,所謂草聖數行留壞壁,及里門通德牓,皆是子厚自書,《集》中兩家家雞、野鶩之爭[65],至饒逸趣。子厚謫永十年,量移柳州,此所云歿三年者,實則已離永七年矣。七年零替,已非舊觀,事閱千年,更託遐想。吾生平未見子厚墨跡,葉玉甫[66]云:在上海曾見湘南碑搨本一通,頗完整,惜未留置,為他捷足者所得。
夢得又有《哭呂衡州,時余方謫居》一首,最為沈摯,如下:
一夜霜風凋玉芝,蒼生望絶士林悲,空懷濟世安人略,不見男婚女嫁時。遺草一函歸太史,旅墳三尺近要離[67],朔方徙歲行當滿,欲為君刊第二碑。
徙朔方用蔡邕故事,蓋邕為宦官所譖,徙於朔方,年已衰晚,猶為郭林宗作碑也,云第二碑者,以化光之葬,子厚有誄在先之故。
子厚亦有《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詩,李為李景儉,元是元稹,蓋稹於元和六年,自監察御史貶江陵士曹參軍也。
衡岳新摧天柱峯,士林顦顇泣相逢,祇令文字傳青簡,不使功名上景鐘。三畝空留懸磬室,九原猶寄若堂封,遙想荊州人物論,幾回中夜惜元龍。
時化光是藳葬於江陵之野,故曰猶寄若堂封,“寄”一作“記”,意亦通。封之有若堂者,指“築土為壟,堂形,四方而高”,語出《禮記·檀弓》。末聯關涉二侍御,故曰荊州人物論。陳登卒年三十九,化光年四十。〔釗案:引《檀弓》語,乃鄭注也,壟,力勇反。〕
化光在黨人中,清望最重,劉詩:蒼生望絶士林悲,及柳詩:士林顦顇泣相逢,語乃寫實,故不謀而合。“懸磬”字,他本“磬”或作“罄”,語出《左傳》:“室如懸罄”[68],字原作“罄”。王觀國[69]《學林》謂“‘室如’之‘如’當訓‘似’,‘罄’非訓盡,《說文》:罄,器中空也,室如懸罄者,如懸一器,其中空無一物”,說諦。據此,懸罄、若堂,仍的對。〔本部卷十四《懸罄》一文,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