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遊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

永州八記,世人大抵數從《始得西山宴游記》起,至《石澗記》止,共八篇,而《游黃溪記》不在內,猶之八司馬,指柳、劉、兩韓〔泰、曄〕、李〔景儉〕、凌〔準〕、陳〔諫〕、程〔异〕共八人, 而韋執誼不在內。凡此皆千年來文壇之順口溜,而印合爾巧,莫知其所由然而然。

閱近人筆記,有涉柳子山水記者數語:

柳子厚山水記,似有得於陶淵明沖淡之趣,文境最高,不易及[23]。古人文章,有雲屬波委、官止神行之象,實從熟處生出,所謂文入妙來無過熟也。

寥寥數十字,非讀書得間、且於文境有體會者不能道,“從熟處生出”一語,尤探驪得珠,宋劉辰翁讀柳文,每言子厚行文最澀,與黃魯直相似,此眞疑須溪別有肺腸。

近世有治心解術者,謂人有兩種極端相反之心理,同時存在,而每隨遇從一端表現出來,殊不自知。此一端消極,盡世間之所謂美,吾皆不受,又一端積極,盡世間之所謂美,吾必全有;前者其形象為高僧,後者其形象為盜跖。吾讀子厚《送僧浩初序》:“且凡為其道者,不愛官,不爭能,樂山水而嗜閒安者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組為務以相軋也,則舍是其焉從?”雖不知浩初是否即高僧,由其屏除一切嗜慾看來,思想確為此一類。又讀子厚《始得西山宴游記》:“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山水之有異態者,皆我有也。”此與莊子言:“以為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也”[24],有人、己及知足、不知足之別,無他,攘天下之美以為己有,在思想上非盜跖無從得其全面。人不論品高質粹至於何等,孔丘、盜跖之眞消息,固無往而不相通。由前之說,凡美皆拒斥,由後之說,凡美皆豪奪。天下唯通人如子厚,始解潛移此相反之極思,使進入別一高華之境以相成,而自養,而樂育人。

文末幅“與萬化冥合”,一作“與物不異”。王荊石[25]云:“‘與萬化冥合’,語類上文‘與灝氣俱’,不如‘與物不異’之穩”,說亦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