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有可疏者數義,駢列於後:

一、子厚向標舉大中之義,《集》中屢見不一見,此文點明斯義凡五處。率由大中而出者咸無焉,義一;吾自得友君子,而後知中庸之門戶階室,義二;以志乎中之所得焉,義三;故思欲盡其瑕纇,以別白中正,義四;蓋求諸中而表乎世焉爾,義五。措詞或單言“中”,或加形容詞曰“大中”,或用駢儷語曰“中庸”,曰“中正”,而誼趨一嚮,萬變不離,凡攻柳文,定明厥恉。

二、陳景雲點勘《柳集》本篇,下有兩條可錄:甲、有韋詞者告余曰:吾以致用書示路子,按路子必路隋也。韋、路並早有高名,又素友善,《獨孤申叔墓碣》,列一時同志名流凡十餘人,詞與焉,又隋父泌,見《石表先友記》,則子厚與隋,亦仍世友好矣。隋後登宰輔,詞亦敭歷清顯,唐史並有傳。乙、虞槃幼時讀柳子《非〈國語〉》,以為《國語》誠可非,而柳子之說亦非也,作《非〈非國語〉》,時人歎其有識。槃字仲常,集之弟,附見《集傳》[112]。

三、“吾以致用書示路子”云者,致用,李景儉字。蔣之翹本,稱韋詞亦字致用,此緣《獨孤申叔墓碣》人名紀錄而來,“韋詞”字顯係牽連誤衍,吾在他條詳記,不贅於此。

四、如其知我者果誰歟? 句首著“如”字,義難解,其字恐“此”字之誤。依文氣看來,應讀為:“以道之難明而習俗之不可變也如此,〔絶〕知我者果誰歟?”

五、若二子者,固世之好言者也,而猶出乎是,二子指孟子與左氏,“猶出乎是”之“出”,離也,是,指聖道或大中。出乎是者,蓋謂離夫聖道或大中也。柳州使用“出”字,屢如是義。如《哭張後餘辭》:“道之出者多,其合焉者固少”,此顯然“出”以“不合”為義,吾於此義別有詳述,不贅。

六、“卒如之何”,猶言“卒無如之何”,中省略一“無”字,是《論語》“吾末如之何”[113]同一類詞句,古人“如”字如此用者極夥,《左·泓之戰》,尤為顯例[114],他條屢著其義,不贅。

偶閱《純常子枝語》,其卷一有一條云:

《左·昭十三年》:“則如違之,……則如與之”:按如,猶言不如也。《定五年·傳》[115]:“不能如辭”。《正義》曰:“敢為不敢,如為不如”,古人之語然也。[116]

道希[117]此條,正可引釋右義,因錄存之。

七、“滋不憾而恧焉”,而,與也,若“而”作轉語解,“憾”與“恧”應含相反二義,此處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