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劉申叔論文七則,其第七則取郭注、蘇文為例,其實例非申叔所自發見,而乃竊之於楊升菴。其言眉山為《文甫說》,不指明眉山是老泉,清晰且遜原文。又末云“演繹之證”,演繹,濫使邏輯用語,意背原文千里,申叔治學、行文,生呑活剝,往往類此。至升菴原文,已在本編他條引用,不贅。〔參閱本編下部第九卷《意盡而言不盡之謬論》第二則。〕

申叔吾友也,平日學優於吾,吾甚敬之,獨少時違難東京,太炎與吾及申叔聚處時,偶談文事,意輒相左。時吾撰《中國文典》,太炎謂是別通故訓之一途徑,而申叔反對甚烈。至涉及彼所不解之邏輯,又好引用日譯名詞,自詡通家,如謂《荀子》所用之大別名[86]即演繹法,小別名即歸納法,大書特書,不畏略解名墨者之訕笑,此吾在《邏輯指要》中已論列,即不覼縷,今以“演繹”詁所謂言外不盡之意,其可笑亦類此。

申叔以公曆一八八四年生,少余三歲,相識在一九〇三年,同在滬昌言革命,所著《攘書》,仿梨洲《黃書》而主攘夷,余實首為印行。顧申叔經生也,謂為文家,功似未至,彼著《羣經大義相通論》,有如下數語:“漢初經學,祇有齊學、魯學之別耳,齊學詳於典章,魯學詳於故訓,齊學多屬今文,魯學多屬古文,後學拘執一經之言,昧於旁推交通之義,其於古人治經之初法,去之遠矣。”“旁推交通”,語出子厚,申叔固未顯言軒柳,而無意中適與其論文主旨相孚,世以申叔家世三代專治《左氏春秋》[87],揚觶清季,因以墨守一先生之說薄之,非篤論也。至於文,申叔職是駢、散兼重,語其實也,毋寧謂偏倚於駢,以受其鄉先輩汪容甫、阮芸臺之影響,無法擺落之故。太炎嘗論淩次仲,謂“次仲號為工駢體,然止似文章家之駢體耳,無以自見所學也,彼豈謂一為文章,便當拋卻經師本色耶?”此殆欲以晏文獻[88]意中之柳子厚,策勵申叔,獨惜歲不我與,申叔竟年祇三十六而短命。今去申叔之死,已四十七年矣,吾以老耄無益於世而獨存,回思往事,哀歎曷任?癸卯秋,〔即一九〇三年秋。〕申叔在揚州,為緹騎所困,衣裝不整,潛附小火輪奔滬,逕投梅福里吾所設招待所。時吾與陳獨秀、張溥泉[89]、謝曉石[90]、謝無量[91],正露坐論事,申叔蒼黃叩門,張皇四顧,疑猶有尾追者在後,餘悸未已,口幾不能舉詞,此吾與申叔初見面形象,思之憬然。


[1]華蟲藻火、山龍黼黻:指古代袞服或旌旗上的圖案、花紋。《尚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孔傳:“畫三辰、山龍、華蟲於衣服、旌旗。”

[2]大庭氏:傳說中的古帝之名。或以為古國名。《左傳·昭公十八年》:“宋、衛、陳、鄭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杜預注:“大庭氏,古國名,在魯城內,魯於其處作庫。”孔穎達疏:“先儒舊説皆云炎帝號神農氏,一曰大庭氏。”

[3]呂政:即秦始皇嬴政。因史載嬴政為呂不韋私生子,故稱。

[4]三五:指三皇五帝。

[5]語出《周易·繫辭下傳》:“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6]後二語亦見於《文說》,可見是伯常論文主旨。——章士釗原注。

[7]年五十三:郝經生於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卒於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

[8]刻覈:苛刻。

[9]武億(1745—1799):字虛谷,一字小石,號半石山人。河南偃師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官山東博山知縣。有善政,為循吏。著有《群經義證》、《經讀考異》等。

[10]其子小谷:指武穆淳。武穆淳,生卒年不詳,字敬斯,號小谷,河南偃師人。武億之子。嘉慶十二年(1807)舉人。任江西信豐縣知縣。著有《安陽縣誌》、《桃江日記》、《談畫室文集》、《談畫室詩集》等。

[11]嚴修(1860—1929):字範孫,號夢扶,原籍浙江慈溪。早年入翰林,後出任貴州學政、學部左侍郎等職。後創辦南開大學。

[12]章鈺(1864—1934):字式之,江蘇長洲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士。民國後,寓天津,以收藏、校書、著述為業。1914年任清史館纂修。

[13]宋濂溪:應為“宋潛溪”。宋潛溪,即宋濂。宋濂,字景濂,號潛溪。

[14]方正學:方孝孺。

[15]梅村(1609—1672):吳偉業。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太倉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東宮講讀官、南京國子監司業、左中允、左庶子等職。入清,官國子監祭酒。

[16]范史:即范曄所著《後漢書》(即所謂《東漢書》)。

[17]渾穆:質樸淳和。

[18]淫哇:淫邪之聲。嵇康《養生論》:“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李善注:“《法言》曰:‘哇則鄭’;李軌曰:‘哇,邪也。’” 嵇康《養生論》,見《昭明文選》卷五十三。

[19]靡曼:輕豔卑弱。辛文房《唐才子傳》卷第四《韋應物》:“詩律自沈宋之下,日益靡嫚。”

[20]嘽緩:柔和舒緩。王褒《四子講德論》:“嘽緩舒繹,曲折不失節。”王褒《四子講德論》,見《昭明文選》卷五十一。

[21]孟子尊孔子為聖之時:《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

[22]程子香(1792—1827):程德賚。程德賚,字子香,徽州婺源人,監生,為吳德旋入室弟子。著有《程子香文鈔》等。見曹建:《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 中的帖學觀念》,《藝術百家》,2005年第3期。

[23]呂月滄:呂璜。呂璜,號月滄,與朱琦、龍啟瑞、王拯、彭昱堯並稱“嶺西五大家”。

[24]拳石:小石塊。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七:“劍門關皆石無寸土,潼關皆土無拳石。”

[25]羅研生(1804—1880):羅汝懷。羅汝懷,字研生,湖南湘潭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貢,選芷江、龍山縣學訓導,皆不赴。著有《〈周易〉訓詁大誼》、《〈毛詩〉古音疏證》、《〈漢書溝洫志〉補注》、《古今水道表》、《〈十三經〉字原》、《〈六書〉統考》等。

[26]“易曰”諸語:見《周易·繫辭下傳》。

[27]絰也者,實也:語見《禮記·檀弓上》。

[28]葬也者,藏也:語見《禮記·檀弓上》。

[29]“射之為言繹也”等四句:語見《禮記·射義》。

[30]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語見《禮記·鄉飲酒義》。

[31]“所謂道”等六句:見《左傳·桓公六年》。

[32]萬,盈數也,魏,大名也:語見《左傳·閔公元年》。

[33]《公羊傳·宣公八年》:“曷為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何休注:“言乃者內而深,言而者外而淺。”

[34]“畜君者、好君也”等四句:見《孟子·梁惠王下》。

[35]“徹者徹也”等五句:見《孟子·滕文公上》。

[36]泄泄猶沓沓也:語見《孟子·離婁上》。

[37]惻隱之心,仁也:《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38]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語見《論語·子路》。

[39]王子陽(?—前48):王吉。王吉,字子陽,琅琊皋虞人。漢昭帝時,舉賢良為昌邑王劉賀中尉。昌邑王好遊獵,王吉上疏力諫。劉賀被迎立為皇帝後,王吉再次上疏規勸。劉賀即位二十餘日以行淫亂被廢,其臣僚皆下獄誅,唯有王吉與郎中令龔遂因屢次進諫,得免死。王吉事及其諫疏,見《漢書》卷七十二《王吉傳》。

[40]匪風發兮,匪車揭兮:語出《詩經·檜風·匪風》。

[41]劉子政:劉向,字子政。劉向“封事曰”諸語,見《漢書》卷三十六《劉向傳》。

[42]降福穰穰:語出《詩經·周頌·執競》:“降福穰穰,降福簡簡。”

[43]《禮記》:毋身質言語。注:質,成也,聞疑則傳疑,若成之,或有所誤也。——章士釗原注。

[44]鄭注、賈疏:鄭玄注,賈公彦疏。賈公彦:唐代經學家,官至太學博士。撰《周禮義疏》、《儀禮義疏》。

[45]權輿:萌芽;新生。

[46]鬯:同“暢”。

[47]辭達而已矣:語出《論語·衛靈公》。

[48]“腎腸”見《書》:《尚書·盤庚下》:“盤庚既遷,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綏爰有眾。曰:‘無戲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49]“狐”、“鬼”見《易》:《周易·未濟卦》:“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周易·睽卦》:“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

[50]《孟》說“糞”:《孟子·滕文公上》:“凶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

[51]《莊》說“屎溺”:《莊子·知北遊》:“(道)在屎溺。”

[52]辭徵實而難巧者: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

[53]維桑與梓之義:語出《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54]李審言(1859—1931):李詳。李詳,字審言,號媿生、窳生、百藥生,揚州興化人。曾任東南大學教授,大學院(中央研究院)特約著述員。精於考據,著有《媿生叢錄》、《選學拾瀋》等。

[55]其師:殆指汪中(汪容甫)。汪中與李詳有師承關係。李詳曾搜集汪中父子全部著作,彙集為《江都汪氏父子叢書》,由中國書店影印問世。這是汪氏父子著作最完全的版本。李詳在卷首寫了一篇長序,論述古今文章流變及與汪氏文章師承淵源。另外他又選了六篇汪中文章為之箋注,寫成《汪容甫文箋稿》。

[56]江愼修(1681—1762):江永。江永,字慎修,婺源人。以考據見長。著有《〈周禮〉疑義舉要》、《〈禮經〉綱目》、《古韻標準》等。

[57]王懷祖:王念孫,字懷祖。

[58]朱可亭(1664—1736):朱軾。朱軾,字若瞻,號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進士。官至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諡文端。

[59]秦味經(1702—1764):秦蕙田。秦蕙田,字樹峰,號味經,江蘇金匱人。累遷至工部尚書、刑部尚書。著《〈五禮〉通考》。

[60]閻潛邱:閻若璩。著有《潛邱劄記》。

[61]段懋堂(1735—1815):段玉裁。段玉裁,字若膺,號懋堂(茂堂),江蘇金壇人。龔自珍外公。乾隆二十五年(1760)舉人,歷任貴州玉屏、四川巫山等縣知縣,以父老引疾歸,居蘇州楓橋,閉門讀書。曾師事戴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之學。著有《〈說文解字〉注》、《〈古文尚書〉撰異》、《〈毛詩〉故訓傳定本》、《經韻樓集》等。

[62]朱高安:即朱軾。朱軾江西高安人。

[63]吳山尊(1755—1821):吳鼒。吳鼒,字及之,一字山尊,號抑庵,安徽全椒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官侍講學士。善書能畫,工駢體文。

[64]豫章之一祖三宗:指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一祖為杜甫,三宗為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65]其人:指曾國藩。

[66]壇壝:壇場。祭祀之所。此指文壇。

[67]汪蛟門(1640—1688):汪懋麟。汪懋麟,字季甪,號蛟門,江蘇江都人。康熙六年(1667)進士,授內閣中書。以刑部主事入史館充纂修官,與修《明史》,撰述最富。著有《百尺梧桐閣集》。

[68]祁門(1199—1262):方岳。方岳,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先後知南康軍、袁州。著有《秋崖集》。

[69]本編他條有解釋:見上部卷三十一《與韓愈論史官書》條簽釋。

[70]環堵:四周環着每面一方丈的土牆。形容狹小、簡陋的居室。此比喻見識短淺。

[71]戢戢:同“孜孜”,勤勉;不懈怠。

[72]跨躒:亦作“跨轢”。超越;壓倒。劉禹錫《答柳子厚書》:“跨躒古今,鼓行乘空。”

[73]黼黻:輔佐,有助於。

[74]常袞(729—783):京兆人。天寶十四年(755)進士。大曆九年(774)升禮部侍郎。大曆十二年(777)拜門下侍郞、同平章事。

[75]鋪鴻藻,信景鑠:班固《東都賦》:“鋪鴻藻,信景鑠,揚世廟,正雅樂。”鴻藻,雄文;景鑠,盛美,盛明。張銑注:“景,大也。鑠,美也。謂申大美於光武廟也。”

[76]偃蹇:高聳,突出。

[77]劉申叔:劉師培,字申叔。

[78]張景陽:張協。

[79]姚:舜之姓。

[80]姒:禹之姓。

[81]“自述其作文”以下句:見韓愈:《進學解》。

[82]子厚亦有言:見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83]《莊》“夔憐蚿”一節:《莊子·秋水》:“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

[84]江都汪氏:指汪中。汪中,字容甫,江都人。汪中著有《釋三九》上、中、下三篇。

[85]眉山:指蘇洵。蘇洵,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著有《仲兄文甫說》一文。

[86]大別名:《荀子·正名》:“鳥獸也者,大別名也。”

[87]申叔家世三代專治《左氏春秋》:劉師培系劉文淇曾孫。劉文淇與其子劉毓崧、孫劉壽曾三代共治《左氏春秋》。

[88]晏文獻:應為“晏元獻”,即晏殊。晏元獻謂,橫行闊視於綴述之場,千古惟子厚一人。本書中,章士釗多次引用晏此語。

[89]張溥泉:張繼。張繼,字溥泉,河北滄縣人。中國國民黨元老,曾任立法院院長,國史館館長。

[90]謝曉石:江西南康人。1902年自費赴日留學。曾參加軍國民教育會,任臨時議長。1903年出資創辦《國民日日報》。

[91]謝無量(1884—1964):原名大澄,字仲清,號希範,後易名無量。四川樂至人。1901年入南洋公學。清末任成都存古學堂監督。民國時曾任孫中山秘書,國民政府監察委員。1949年後,歷任川西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