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姑蔑徐應秋[46]《玉芝堂談薈》,載有《長行》一條如下:
《國史補》云:今之博戲,有長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黑、黃各十五,擲彩之骰有二。其法生於握槊,變於雙六,天后嘗夢雙六不勝,狄梁公[47]言宮中無子是也,後人新意,長行出焉。又有小雙六、圍透、大點、小點、遊談、鳳藝之名,然無如長行也。監險易者,喻時事焉,適變通者,方《易》象焉,王公大人,頗或耽翫,至於廢慶弔,忘寢食;及博徒用之,於是彊名爭勝,謂之撩零,假借分畫,謂之囊家,什一而取,謂之乞頭;有通宵而戰者,有破產而輸者,其工者近有譚鎬、崔師本首出;圍棋次於長行,其工者近有韋延祐、楊芃首出;如彈棋之戲甚古,法雖設,鮮有為之,其工者近有吉達、高越首出焉。按右李肇所言,則唐之長行,正與今之雙六合,而李以為生於握槊,變於雙陸,則唐之雙陸,或反與今不同,而《洪氏譜》雙合而為一,尙似未妥;總之三者亦小在同異之間,非必相懸絶也,迺唐人長行之戲,至盛於圍棋,則理之不可喩者,彈棋第聞晉、漢間,據此,知唐人亦能之,柳子厚彈棋說,今載圍棋譜中,非也。
長行今不知其名,近人將骨牌三十二張,作種種遊戲,有所謂搶點、或鬥龍者,亦得利用作賭具,兩人相對為之,李肇所謂其法生於握槊,或者近是,然此如徐應秋言,亦並與子厚之《序棋》無涉。至王建詩:“宮棋布局不依經,黑白分明子數停”[48],又張籍詩:“趁行移手巡收盡,數數看誰得最多?”[49]宮棋巡收,皆唐人戲劇,未知於子厚《序棋》如何?釗案:右引廖注,查蔣本注亦相同,偶閱《聊齋志異·陳雲棲》條,注引《古今詩話》,詞句八、九與右兩注無異。獨白樂天詩下,删節兩句如下:“長斜,謂持角長斜,一發過半局”[50],此釋甚重要,然讀之意仍未易知,藝旣不傳,彈遂難解,有固然已。《聊齋》注又云:
王建宮詞云:“彈棋玉指兩參差,背局臨虛鬥著危,尖[51]打角頭紅子落,二三金字兩邊垂”,讀之亦不能通曉。《藝經》云:“黑白棋各六枚”,柳子厚云:“用二十四棋”,諸說紛紛,迄無定論。
釗案:王貽上[52]《香祖筆記》亦引此詞,二三金字,作“上三金字”。右引《古今詩話》,吾固未嘗讀到本書,祗見《淵鑑類函》[53]轉載如次:“白樂天詩:彈棋局上事,最妙是長斜,乃謂持角長斜,一發連半局,譜中具有此法,柳子厚《敘》用二十四棋者,即此戲也,後人罕為之矣。”所謂白樂天詩宛在,惟“一發過半局”,“過”此作“連”。又《國史補》所述善棋之吉達、高越,乃順宗在春宮中之棋手,“高越”字作“高鉞”,《白樂天集》有《褒獎高母制》,字亦作“鉞”,此外則竇深、崔長孺、甄偶、獨孤遼,亦為亞焉,事見《天中記》[54]。又韓退之《畫記》謂:“在京師甚無事,同居有獨孤生申叔,與余彈棋,
幸勝之”,獨孤申叔亦子厚密友。
[1]凡近:平庸淺薄。
[2]遺佚不怨、厄窮不憫: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柳下惠不羞汙君,不卑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3]宋于庭:宋翔鳳。宋翔鳳,字于庭。
[4]《過庭錄》卷十三《子姪》。
[5]張雲璈(1747—1829):字仲雅,一字簡松,浙江錢塘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舉人。嘉慶十二年(1807),選湖南安輻知縣。後調湘潭知縣。著有《簡松草堂詩集》、《簡松草堂文集》、《蠟味小稿》、《四寸學》等。
[6]郭注:晉代郭璞注《爾雅》。郭注《爾雅》收入《十三經注疏》。
[7]王芸生:《柳宗元與韓愈》:“韓家始終擁有這麼多奴婢。”見《新建設》,1963年第2期。王芸生(1901—1980),原名德鵬,天津人。曾任天津《大公報》總編輯。著有《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全國政協常委。
[8]《史記》載:《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臨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孫家僮八百人,程鄭亦數百人。”
[9]此二語自《論語》來:指《論語·里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0]孫月峰(1543—1613):孫鑛。孫鑛,字文融,號月峰,浙江餘姚人。
[11]《國語》卷三《周語下·單襄公論晉將有亂》。
[12]鄭瑗:字仲璧,號省齋,莆田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官至南京禮部郎中。
[13]說以上數語的是蘇軾,而非歐陽修。章士釗此處有誤。《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八:東坡云:“歐陽文忠公言:‘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余亦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欲效此作一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
[14]梁臺小兒:梁臺,南朝梁的禁城,此指梁朝。梁臺小兒,指梁朝作綺靡作品的文人。
[15]袁爽秋:袁昶,字爽秋。
[16]《論語》孔子之“莫我知”:《論語·憲問》:“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17]南方之強:指寬緩柔和待人,以德報怨處事的君子。《中庸》載: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18]忿悁:怨怒,憤恨。《戰國策·趙策二》:“秦雖僻遠,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光緒二十六年(1900),袁昶直諫反對用義和團排外,被清廷處死。章士釗說袁昶“以忿悁災其身”,當指此。
[19]《義門讀書記》第三十六卷《河東集中》。
[20]寧武子邦無道則愚:《論語·公治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1]袁文(1119—1190):字質夫(甫),號逸叟,鄞縣人。所著《甕牖閑評》,以考訂辨正為主,於音韻文字考訂尤精審。
[22]“無波古井水”二句:白居易《贈元稹》,《白居易集》卷第一。
[23]張文潛(1054—1114):張耒。張耒,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楚州淮陰人。
[24]見《義門讀書記》第三十六卷《河東集》中,“婁二十四秀才花下對酒唱和序”條。
[25]《尚書·胤征》:“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
[26]見《義門讀書記》第三十六卷《河東集》中,“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條。
[27]賈島詩:賈島《劍客》:“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
[28]徐仁甫認為:
按柳宗元《構法華寺西亭》詩:“西垂下斗絕,欲似窺人寰。”“欲”猶“將”也,“似”猶“以”也,謂法華寺之西邊(垂即陲,訓邊)其下斗絕,將以窺人寰,言其最高也。“欲”猶“將”,見《助字辨略》、《詞詮》、《古書虛字集釋》及拙者《廣釋詞》。古似、以通用:謝莊《懷園引》:“詠零雨而卒歲,吟秋風以永年。”以,《藝文類聚》、《初學記》作“似”;劉繪《巫山高》:“出沒不易期,蟬娟以惆悵。”“以”一作“似”;吳均《大垂手》:“詎以長沙地,促舞不回腰?”“以”一作“似”。是“似”猶“以”也。
見徐仁甫:《讀〈柳文指要〉劄迻》,《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2年第1期。
[29]劉辰翁(1231—1297):字會孟,號須溪,南宋廬陵人。南宋度宗時,官臨安府教授。宋亡,隱居不仕。著有《須溪集》。
[30]離坐離立:見《禮記·曲禮上》。
[31]《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32]猗:《柳宗元集》原文作“掎”。《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33]《漢書》卷七十一《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34]《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僛。”僛僛:朱熹:“僛僛,傾側之狀。”
[35]查夏重(1650—1727):查慎行。查慎行,初名嗣璉,字夏重,號他山,後更慎行,字悔餘,號初白,又號查田,浙江海寧人。
[36]姚南青:姚範,字南青(菁),桐城人。2000年版《章士釗全集》編者注曰:“姚範,字南青。‘青’似為‘菁’之誤。他處同。”此注實非。姚範,多作“字南青”,如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卷三“姚範”條:“姚範,字南青”。錢仲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姚範”條:“後字南青”。亦有作“字南菁”者。錢仲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中華書局,1996年版。
[37]倪鴻寶(1593—1644):倪元璐。倪元璐,字汝玉,一作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官至戶、禮兩部尚書。李自成入京,自縊死。卒諡文正。書、畫俱工。
[38]《吹劍錄》:成書於淳祐二年(1242),南宋余文豹撰。余文豹,字文蔚,宋括蒼人,生平不詳。
[39]方植之(1772—1851):方東樹。方東樹,字植之,別號副墨子。晚自號儀衛老人,後世學者稱儀衛先生。安徽桐城人。著《漢學商兌》等。
[40]方千里:《全唐文新編》作“房千里”。房千里,字鵠舉,太和中進士,官國子博士,終高州刺史。《〈骰子選格〉序》收入《全唐文新編》卷七百六十。
[41]《唐·志》:指《新唐書·藝文志》。《新唐書》卷五十九《藝文志三》載:“李郃《骰子選格》三卷(字中玄,賀州刺史)。”
[42]惛:古同“昏”,迷亂;糊塗。
[43]《西京雜記》:中國古代筆記小說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漢的首都長安。該書寫的是西漢的雜史,記有西漢的許多遺聞軼事。漢代劉歆作,東晉葛洪整理成書。見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第26頁。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8月第一版。
[44]李商隱:《柳枝五首》之二。
[45]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白居易集》卷第二十六。
[46]徐應秋(?—1621):字君義,號雲林,衢州西安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著有《玉芝堂談薈》、《駢字憑霄》、《雪艇塵餘》、《古文藻海》、《古文奇豔》等。
[47]狄梁公:狄仁傑,封梁國公。武則天時宰相。
[48]王建《夜看美人宮棋》:“宮棋布局不依經,黑白分明子數停。巡拾玉沙天漢曉,猶殘織女兩三星。”王建(766—?),字仲初,潁川人。大和二年(829),為陝州司馬。擅長作樂府、宮詞,與張籍齊名。
[49]張籍《美人宮棋》:“紅燭臺前出翠娥,海沙鋪局巧相和。趁行移手巡收盡,數數看誰得最多。”
[50]《聊齋志異會評會校會注》:白樂天詩:彈棋局上事,最妙是長斜。謂持角長斜,已發過半,局譜中具有此法。柳子厚謂用二十四棋者,即此戲也。今人罕為之矣。見張友鶴輯校:《聊齋志異會評會校會注》,中華書局,1962年,第1503頁。
[51]尖:張友鶴本作“先”,見張友鶴輯校:《聊齋志異會評會校會注》,中華書局,1962年,第1504頁。
[52]王貽上(1634—1711):王士禎。王士禎,原名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官刑部尚書。卒諡文簡。新城人,常自稱濟南人。
[53]《淵鑒類函》:清代官方編的類似《藝文類聚》和《太平御覽》的類書。張英、王士禎等編撰。
[54]《天中記》:類書,明代陳耀文編撰。陳耀文,字晦伯,號筆山,明汝寧府確山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曾任南京戶部郎中、淮安兵備副使等。撰有《確山縣誌》、《天中記》、《正楊》、《經典稽疑》、《學林就正》等。